而这柄剑,如同他的主人一样充满了传奇的色彩,也是越国那段历史的见证者。
越王勾践最为人所知的,自然是“卧薪尝胆”,后人甚至对勾践有“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正面评价。
然而,真实的情况是这样的吗?
向南站在这透明的玻璃展柜旁,看着里面的这柄布满黑色菱形暗格花纹、依旧寒光凛冽的越王勾践剑,右眼之中,“时光回溯”悄然开启。
公元前496年,吴国进攻楚国,越王勾践见有机可乘,发兵偷袭吴国。吴王阖闾震怒,遂率兵反击,不幸战死沙场。
阖闾的儿子夫差继位,成为吴王之后,誓报父仇,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发起了“夫椒之战”,大败越国,兵围会稽山。
会稽山上,哀鸿遍野,伤兵满营。
越王勾践身上的甲衣也是染满鲜血,他在军营之中缓缓走过,耳边传来的是声声凄厉的哀嚎,眼中所见的是丢盔弃甲的将士,一张张满是尘垢的脸上尽是绝望之色。
再想起兵强马壮的吴国将士如今还在会稽山下,似乎随时都可以将他残存的人马一网打尽,勾践心中凄凉,忍不住喃喃自语:
“吾终于此乎?”
说完,他“噌”地一声拔出了悬于腰间的佩剑,正要自刎于此,忽然一直跟在身后的上将军范蠡和大夫文种死死拉住了勾践的手臂,大喊道:“大王,何至于此?”
勾践见自己的左膀右臂拉着自己,自刎不成,不由得悲声道:
“夫差已兵围于此,若乘胜追击,吾等岂有幸理?不若自刎于此,免遭羞辱。”
文种对着勾践躬身一礼,说道:“大王此言差矣,岂不闻商汤、文王之事乎?”
商汤被关夏台,文王被困羑里,晋文公、齐桓公被迫四处流浪,如丧家之犬,但是这些人最后都称王称霸了。
最后,文种说道,“大王遭此厄难,焉知非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