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很可惜:没有。
于是,他干脆借着这个位置,开始搭建宿营地,因为他发现这附近有许多竹子,正好不愁没有资源。
经过昨天在查格米部落待了待了一天一夜,王奎虽然教会了那些原始人不少工具跟知识,但自己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一些有用的小技巧。
比如搭建庇护所。
王奎研究了一下他们搭茅草屋的方法,学会了一种快速搭建坚固宿营地的方法,毕竟人家在刚果雨林生活了几百上千年。
“竹子表层的硅含量特别高,所以它算最坚韧的植物了,相当于在外面附带了一层玻璃纤维,坚固防水!”
有了早晨被暴雨淋透的经验,他今晚打算将庇护所搭建得更牢固一些,便用开山刀劈掉的竹子做了三个门框,两边矮,中间高,再找一些手指粗细的小竹子,从中间折弯,但并不弄断,就这么搭在中间的横梁上,很快就形成了一个基本的宿营地骨架。
然后。
王奎又弄来了一些棕榈叶铺在上面,最上层再盖上求生毯,保证就是再大的雨,也不会漏水!
这样一个大庇护所。
如果是往常,一个人干,至少要搭建两三个小时,但用查格米部落的方法,缩短到了三分之一的时间。
王奎弄来大量的竹子和枯叶,铺在地上隔温,然后开始想办法生火。
经过一天的阳光照射、泥土吸收,高温蒸腾,枯叶跟枯枝至少不再像白天那么湿了,何况他手里还有中午搞到的黄金猛鱼的鱼油。
有了这东西淋上,加上酒精棉作为火印,很快火就升起来了。
再加上他从附近弄来的天竺葵的杂草扔火里烧,特殊气味儿回发出来,窝棚里的蚊虫果真就少了许多。
剩下的时间。
王奎一边忙着烤鱼肉,跟观众们聊天,一边用烟熏制鱼骨和鱼牙,进行阴干,否则再拖下去,按照刚果雨林这种湿度,很快这些东西就会发臭腐烂,长满菌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