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页

这个时代的人饭量大,黄道舟的口粮是每个月二十八斤,花一毛二分钱外加一斤粮票能够买一斤白米,一年可以买到手三百三十六斤平价白米。

如果放在后世一家子五口只有两个成年人,吃一斤多白米也就差不多了。

但是这个年月绝对不够,黄瀚家一天要消耗白米二斤半左右。

家中有粮心中不慌,不计算能够在乡下生产队买到的稻子、麦子,仅仅手中的粮票和黄道舟该得的定量就足以维持一大家子吃白米饭一年半。

以后肯定再也用不着吃杂粮饭喽!

从秦局长家回来后黄道舟心情更加好了,因为人家主动告诉他,局里明天就派人去他曾经工作过的皖省两淮煤矿实地调查。

相信应该能够找到五零年跟黄道舟一起工作过的同事,这一次调查代表组织,很严肃。

去调查的两位局里人事科的同志只要找到不低于两个证明人,黄道舟的工龄问题就能顺利解决。

去办事的俩人早就内定,黄道舟已经拜访过,只不过没想到这次根本没有拖拖拉拉,由此可见得到领导重视无难事。

黄道舟信心满满,因为他确确实实是五零年春天就和一百多三水县民工参与建设两淮煤矿。

由于他有知识写得一手好字,算盘打得好,在当时属于人才范畴,被矿上招工做了会计。

黄道舟在煤矿上工作了五六年,后来因为隐瞒了解放前的一些经历被调查后打回原籍,后来属于在煤球厂监督劳动,一个月拿二十块钱生活费。

当时煤矿上认识黄道舟的人多着呢,不可能所有的老同事都离开了那里,找到几个证明人应该不成问题。

毕竟时隔三十年,黄道舟只不过是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局里派人细致调查需要不少成本呢!

以前黄道舟反映情况都是采取敷衍了事的做法,这次截然不同,从煤球厂祝厂长开始到燃料公司刘经理都很重视黄道舟的历史问题,都愿意成人之美。

现在又有负责人事的秦副局长的指示,强调我党的一贯作风就是实事求是,不放过一个坏人,不能冤枉一个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