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4页

这时的汤桶里都漂了一层油花,最先打汤,就可以多“劈点油花”,由此可见他们该苦成什么样子。

往往去过东北的农民工回来后都有自豪感,认为三水县人比绝大多数北方人勤劳多了。

三水县建筑工确实可以自豪,干活儿绝不含糊,平均每天的工作时间都超过十个小时。

投资拉动内需是必然,黄瀚估算过,西大街仅仅土建的花费就不低于一个亿,加上装修、置办家具、办公用品应该超过一点五亿。

这一点五亿投资下去,拉动起的连带产值恐怕会超过五个亿。

三水县八四年底八五年初肯定会有更多单位、更多个人赚到了钱。

土建一个亿,基本上被三水县自己的二三十个建筑公司瓜分。

这时没有建筑工程必须招标、第三方监理的规定,肯定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这些建筑公司哪怕都是看一成的良心利润,也有一千万可以分。

何止是建筑公司利润净增加,各乡镇的砖瓦厂,三水县水泥厂都在满负荷生产,依旧是供不应求。

液压元件厂也轻轻松松拿到了十几万订单,“全力”牌阀门系列是入了国家大工程目录的,三水县商业街工程当然要优先选用“全力”牌。

这单生意做得容易,不仅仅是因为“全力”牌质量好、名气大,还因为县领导都有地方保护意识。

县里的大工程当然尽可能采购本地产品,除非质量实在不堪。

直接、间接通过这个大工程赚到钱的人有好几万,第一受益者应该是拖拉机手,活儿多得干不完,就怕拖拉机趴窝。

还好绝大多数拖拉机就是柴油机厂生产的“惠农”牌,姜书记亲自蹲点柴油机厂成绩斐然。

为了保障运输,柴油机厂的售后服务人员增加了三倍,承诺本县范围,接到维修电话,四个小时内到场维修,本省范围一天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