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信用社的领导和乡政府的书记应该算作是苏伟的贵人。
冯书记出境聊他对苏伟的认识。
他面对镜头讲道:“苏伟这个孩子很有魄力,脑子灵活,当时当着我的面向信用社的领导贷款30万,九零年啊,那个年代,在农村三十万代表什么?
当时我还给他做了思想工作教育,我认为他非常不理智,那时候他在中学读初三,为了这件事情他的母亲李明芳急的眼泪都流出来了。
其实现在想起来,我佩服他的父亲苏建国,如果当时苏建国不点头,不拿出房产证和土地证,苏伟就贷不到那三十万了,或许就没有今天的他。
事实证明,我们的眼光太短浅了,局限在了大山之中,而苏伟他更想看到外面的世界。
你们现在看到的整个街道,包括学校、政府、医院、银行等全部是苏伟当时承包的,那个时候他才17岁,回忆起来,我完全不敢想象这个年轻人是从我身边走过去的!”
冯书记的讲述内容大多是惊叹,导演听完和冯书记想法一致,如果不是他看过了剧本,也不会轻易相信这是真实的事情。
导演道:“书记,你刚刚提到苏伟的父亲,我听说他就在乡政府办公,我能采访一下吗?”
冯书记道:“这个要看他的意思了。”
经过沟通,苏建国最后愿意出境,苏建国说的一句话让现场所有人记忆深刻。
问他当初为什么会同意苏伟贷款?苏建国的回答是:“他是我儿子啊,我不帮他帮谁?”
简简单单一句话,透露出浓厚的父爱,是的,像他们这一代人或许已经走不出去了,但是他们的后代还有机会,当父亲的只能尽力的去帮助自己的孩子。
为期两天的拍摄结束后,摄制组晚上总结工作,这是他们拍摄最顺利的一次,因为周围的所有人对苏伟的评价都是一致的。
包括接下来几天在郁山中学,浙大的拍摄,听到最多的话要么是佩服苏伟,要么是找不到任何理由的赞赏。
导演原本预计前两个阶段会用半个月的时间,结果8天就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