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从尴尬的站在原地不知所措,死死的捏着衣角,他哪知道啊!这题他不会做!
舒从迟迟不说话,周围人都纷纷侧目看他,不是他不想说话,是他根本就不知道说什么啊!
舒从站着不知道干吗,旁边有人递给他一个本子,舒从看了看,是路向寻递过来的,妈咦!救星来了!
舒从从课桌底下接过了本子,把它放在了桌面上,看着路向寻帮他翻到的那页,字迹娟秀整洁,看着很是悦目
舒从有些紧张,磕磕绊绊的说:“我,我要说的是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我们都知道,看李清照的一生要分为南渡前和南渡后而这首诗正是南渡之后写下来的”
“在建炎三年,官员王亦在江州城起兵作乱,江东转运副使李谟事先知道了王亦的计划,赶紧来见李清照的丈夫赵明城商量对策,不巧的是赵明诚刚刚拿到了凋任湖洲太守的一个调令,就以不方便出面主持大局为由让李谟全权处理”
“李谟事先做了准备,所以就没有让王亦的叛军得逞,等到第二天的时候,李谟来向赵明诚汇报军情,却发现堂堂的太守大人弃城逃走了”
“李清照在得知这些事情后就对丈夫的做法非常失望,在这之前丈夫在她心中的形象是温文尔雅的,但是如今却发现,这个男人骨子里的一种懦弱,就写下了这首最刺耳的诗《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她觉得像项羽这样即使有退路但是宁愿自刎而死,也不愿意苟且偷生的,才是真正的英雄。当个逃兵,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胆小懦弱”
舒从开始越发适应了,“这首诗起笔落处,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而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旗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