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页

山村养殖 我喝大麦茶 876 字 2022-11-12

他还得快去快回,因为下午还有一趟货要送。

准备出门时,周发强从外面回来,跟他说了一句:“徐开贵想要他孙子过来帮你开车送货,你看怎么样?他找我说了两次了,但我没替你答应。”

周恒一愣,问道:“他孙子学了开车?”

这户人离周恒家很近,就隔了三户人家而已。

不过,那真是个可怜的孩子,徐开贵是老木匠,他生了四个儿子,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四个儿子有三个不健全。

老大老二是双胞胎,全是聋哑人,老三健全,但外出打工十几年没回来,老四有点智商低。

再到下一代——老大没有结婚,前几年得病死了,老二娶了个瘫子,生了个儿子居然是完全健全的;老三生了两个女儿,在外面躲计划生育十几年不回来,不过现在开放了,估计生了儿子。

老四智商低,也娶了个比较傻的,但没过一年,人家娘家就来人,把姑娘接回去了,没有孩子。

也就是说,徐开贵家第三代,就剩下一个独苗了。这个独苗比周恒小了近十岁,他小时候还跟在周恒后面当过跟屁虫的。

后来周恒去上学,再加上年龄差距大,就没怎么一起玩了。对于他后来的发展,也不是很清楚。

学历倒是只读了个初中,像这样的家庭,哪供得起啊!

想想也是可怜,不过村里其余人家也只是个温饱,除了偶做什么好菜叫他去吃点,也没能力过多的照顾他家。

徐开贵以前是老木匠,教的儿子们都有点木匠手艺,可惜后来没什么人要做木工了,难以靠手艺赚钱,也就靠点薄田地过日子。

这些年来,徐开贵也老了,但还得操孙子的心——儿子是聋哑人,那年月也没读个书,什么都不知道,就会点木匠手艺。

手艺养不了家了,也只能跟着种田地。

但儿子就连平时种田地,还得他带着种,比如什么时候该种什么、什么时候该打药除虫,都需要跟他说。

像什么药是除草的、什么药是除虫的,不说也分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