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就入了一批极为特殊的作家的眼。
这批作家名为《语丝》作家群。
他们都有着同样尖锐的思想理念,有着悍不畏死的战斗精神,性格坚毅,理念坚定,都是认为笔杆子一样当武器的战斗型文人。
有人将臧克加引入到他们的圈子之中,以带学生的态度来认真对待。
经过一个个热心的先生指点,臧克加的文风逐渐的成熟了起来。
在臧克加在《语丝》《济城时报》以及《北方周刊》上刊登了好几篇诗词了之后,大家伙就怀着包容的心,将其纳入到了这个先进的群体之中。
对于这些先生的提携,臧克加是万分的感谢。
他将这些人当成最尊敬的老师去尊敬。
自然先生们所说的话,他也是十分的信服的。
先生说,我们大概要就此分离了。
那他臧克加就问,自己要跟着哪位先生继续学习。
听到这里,这群先生们却是笑了,有些先生写信时还戏谑的多问一句:“你这个娃娃,为何不问我们为何要南下或是北进?”
臧克加回的却是简单:“我还年轻,不曾看到一个整体的形势。”
“但是先生们懂得比我多,看的比我远,在处理这些事情的时候,总是比我更有经验的。”
“我只要听先生的建议,无论是跟着那位先生南下或是北上,到最后总是能学习更多的知识的。”
见到臧克加如此回应,这些个作者群内的人纷纷感叹:“这才是埋头学问的人应该有的样子。”
“年轻人,多学一些总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