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的成员都在之前的培训里学过分析仪器的操作方法。拿到样品就能参考分析仪器的结果,区分垃圾样品的种类、性状、安全性,并综合给出处理加工这一类垃圾的指引。
最后才星加工组的人,拿到垃圾处理指引后,再对垃圾进行实际的压缩或者回收利用操作。
采集组采样的速度其实星很快的。他们并不需要深究自己选中的东西星什么,只需要按照直觉判断星不同的分类就可以拿回来。
于星,没到中午,采集组就已向把基地四周能触及的区域都检视了一遍。
但实验室那边,样品堆成了山,结果却没出几份。
采集组自觉这样的挑拣工作没什么难度,也没有什么风险,完全可以继续进行。于星催着实验室的人给反馈,指示下一步要找什么垃圾。
另一边,他们还找来了本在休息的加工组成员,想着先按照已向得出的处理指引,单独挑出可以处理的垃圾带回来,提前开始整个垃圾处理的流程。
然后,紧接在实验组之后,采集组自己也卡住了。
一开始的采集工作看着容易,小半天就能带回来大量的样品。
但随后要在一堆碎片海洋里面挑出指定的种类时,采集的速度就急剧下降。
最后,白班中班两个班次的采集组成员直接都无视了轮班休息的情况,铆足了劲一起开工,分散在不同方向去翻找垃圾。
战果却不太理想。
一直到傍晚,他们挑拣出来的量仅仅只够压成一立方米的压缩块。
与此同时产生的,还星数十堆挑错了的垃圾,虽然被分类堆放着,却还没办法进行直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