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页

李元兴说完,魏征与崔敦礼都认同,既然是职业兵了,自然应该加强训练。而武官们也应该受训,一定会有提高。选择的这几个人当中,无论身份还是能力,两位长史也算是认同了,而且也没有更好的人选。

“接下来,就是战略层面了。如果本王的安排有问题,你们提出来!”

“是!”魏征与崔敦礼齐声说道。

柴绍调幽州,配两万军力。骑、陌、步、弓的配置,请兵部考虑。候君集调平州,三千骑,两千步。张亮调云州,三千骑,两兵步!

李元兴说这个只是战兵,辅兵另外计算。

这三路人马,自然是保证了对高句丽的战略需要,候君集主战,柴绍镇守大本营,而张亮则是保证东突厥那边不会有人在捣乱。

“殿下,人数是应该有所调整,幽州两万军力,弱了些!”魏征提出了意见,因为他清楚的知道这里将会有多少利益,所以难免不会有什么意外的冲突。一但东突厥与大唐反目,一次抢劫成功就顶过以往东突厥一年的收获,甚至更多。

“你们考虑吧,钱粮的供给也要计算在内!”李元兴自然不是独断专行的。

魏征与崔孰礼对礼一眼,同时点了点头。

“再下来,就是羊奶的生意了。这个可是重点,段志玄三万……”说到这里,李元兴笑了,轻轻的摇了摇头:“不要写兵力了,兵力你们再议一议,也请李尚书拿出一个意见来,仅说安排!”

“是!”

李元兴继续说道:

段志玄安排在丰州,这里就是大本营。朔方城加一个后援,让刘宏基去。文官的部分,请史部拿个主意。灵凉州很重要,同时负责了李孝恭一部的支援与丰州的支援,安排张公谨去,此人稳重些!

李元兴这一次没有提到兵力,自然是交由讨论了。

“关于盐场,放在莱州。李道宗去管,但是青州必须要有后续的人员。本王原本的想法是安排重兵,可现在想来,青州那里有世家的力量,所以安全不成问题。但有一干吏自然是必要的,人选两位长吏考虑考虑!”

“是,殿下!”两位长史齐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