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7页

崔君肃总算是回过神了,他可以感觉到李元兴对攻打高句丽的决心。

“叔父,渔县!”崔莹莹又递上一个图片,这是一个简单的地图。其位置,就是后世现代天津港的位置。崔莹莹继续说道:“第一个码头,要有防风浪的能力,可以停靠千料大船,这是殿下要的!半年之内是一定要完成的。”

“安心休息吧,后天清晨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崔君肃将两张图片小心的收了起来。

渔县,那里有清河崔氏的旁支,从运河上再加一条旁支到海边并不难,那里本来就有数条河道的入海口,只是需要选择一条合适的,动用一万劳力,三个月就可完成。码头到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麻烦。

水泥坊的进度看来需要加快了。

原本对水泥的计划,也要有所更改。

崔君肃突然间发现,水泥这东西似乎有多少都不够用,你有十万斤,就有十万斤可以用的地方,你有一千万斤,似乎依然还可以用光,你真的有一万万斤,怕就想修一条非常漂亮的直道了。

时至午时。

整个长安都因为李元兴而燥动着,可李元兴却拿着一根鱼竿,正靠在一块巨石上一边午睡,一边享受着午时的阳光,山中的阳光是柔和的,暖暖的让人想美美的睡一觉,鱼儿已经将鱼钩上的食儿咬走了,可李元兴却一动也没动。

“殿下好雅性呀!”萧瑀坐在了石头旁。

李元兴伸手扶了一下草帽:“萧老想通了吗?”

“老朽依然认为,上邦大国对小邦,要么以德安抚,要么雷霆之击。”

“萧老可知晁错!”李元兴追问了一句。

萧瑀没说话,他读史,如何不知李元兴说的是谁。如何不知道李元兴暗指的是什么。

李元兴又说道:“本王年轻,有些话可能说的重了,不过刚柔并济才是正道,水到渠成才是我所追求。除非不得以之事,绝对不勉强自己。勉强就是赌,赌国运。眼下大唐不足以征高句丽。”

“我巍巍大唐……”

“萧老!”李元兴打断了萧瑀的话:“萧老可通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