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2页

李元兴坐在一间还没有开张的酒楼二楼,用望远镜看到远处的码头。

“殿下,万无一失!”崔敦礼出现在李元兴身旁。

“不能有失,李常那边准备好了吗?”李元兴放下望远镜问道。

崔敦礼点了点头:“殿下安心,一切都准备好了。昨夜又检查了数次,绝对不会有半点问题。只是那高句丽人一定会上钩吗?”

“这次不上钩,就多搞一些事情,直到他上钩为止!”

崔敦礼无奈点了点头,他也希望可以一次成功,否则劳人劳心劳心劳财的,总归是一个麻烦事。在崔敦礼眼中,打仗那有不死人。可秦王却在干打仗还不让死人的事情,很劳人劳心呀。

不过,事情还是要继续干的。

仅仅是一个泾河的新码头开始使用,身为秦王是不会亲自出场的。

崔敦礼也不会去,而是叫了秦王府一个小吏出现讲几句话。

天浅浅的亮了,使节们都带着来到了这个码头,让他们意外的是,这个码头竟然离水面高到数丈,最高的一个卸货码头,竟然有十丈高。宽度也有五丈多。

李二悄然的走进了李元兴所在的房间之中。

“五郎,又准备显摆什么了?”李二笑着问道。

“臣弟三大利器,还就不信高句丽人不动心。”李元兴笑着将望远镜递给了李二。然后又说道:“第一大利器,千料大船。实载为一千三百八十一料,这船实际还没有完工,真正完工还需要差不多一个月时间。”

一料,在大唐就是十个立方尺的体积。

按现代的体积计算,差不多三料就是一个立方米。一料的载重大约为零点三五吨左右,可以理解为,三料一吨的计算方式。

李元兴这条船,也就是载重四百吨。

这在现代就是江河级的小货船了,而放在大唐,这是一条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