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7页

李元兴蒙了:“皇兄我只是开个玩笑吧了。”

“身为秦王,没有玩笑!”李二当真在笑,刚才压抑的心情已经一扫而光。

李元兴问道:“皇兄可知道,石见银山有多少银子?”

“终其一生也未必挖得完,五郎说可以用银砖铸起一座长安城。为兄原本以为这是一句夸大的话,可明月给为兄详细的讲过那座银山,为兄知道五郎说铸起一座长安城,说的少了。耀州是五郎的,也是大唐的。银山也一样,耀州许多的花销都是在为大唐所用,不是私用,而且许多事务臣子们未必懂,等他们见到好处了,怕就有所耽误。”

李二不愧是一代名君。

他已经从火车,飞舟这两件事情上看出了李元兴与大唐重臣们的不同。

铁路从建成开始,就一直赔钱,光是收回投资就要五十年之久。许多臣子为此不理解,可铁路使用两年之后,情况却有所大变。

仅是从长安县工业区到泾河码头这来往的货物量,就是武德九年码头的上百倍。

这时原本反对的,还有疑惑的人这才转变思想,有些州县也是上书请求,开通长安到各地的铁路,这可以增加运力,无论是人或者是货。

只有流通,这才可以发展。

甚至于,有商人都去工部打听,一艘飞舟要多少钱币了。

泾河电厂,虽然没有明显的反对声,但重臣们依旧在观望,那个电似乎只能照明。照明有蜡烛,电真的有必要吗?

电报机很有用,但自带的小型蒸汽电机已经足够使用。

所以,李二支持这种变化,改变是需要银子,一座原本就不属于大唐银矿,贵族们分一分,大头让李元兴占了,这根本不影响任何人的利益。

武曌的小眼睛转了转,她的超级战列舰似乎可以列入计划了。

先从小铁船开始培养工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