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夫·坎贝尔在《千面英雄》中,总结出的这种相对稳定的“分离——传授奥秘——归来”的故事模型,令这名电影学院的学生醍醐灌顶。
在其日后进入迪士尼工作时,他将坎贝尔这一理念转化为了电影语言,并在1985年左右总结出了震荡整个好莱坞的仅仅7页纸的《“千面英雄”使用指南》!
又于1992年,他对之进一步完善而著成《作者的历程》,这名学生就是大名鼎鼎的编剧——沃格勒。
……
纪元2008年公布的美国电影史百部经典电影,几乎全部都符合这一故事模型——英雄的旅程!
……
《千面英雄》不仅仅影响了沃格勒,它同样影响了乔治·卢卡斯、斯皮尔伯格、jk罗琳、披头士乐队、迈克尔·杰克逊、猫王……更是《星球大战》《黑客帝国》《蝙蝠侠》等电影的灵感之源……
乔治·卢卡斯谈到《星球大战》时曾说‘我为这个作品写过很多草稿,后来无意中看到了《千面英雄》,我第一次真正开始有了焦点……’
jk罗琳承认《哈利·波特》带着《千面英雄》的影子……
……
我们了解过好莱坞电影基本故事模型后,下面,我们细致地谈论一下,在此基础上,好莱坞究竟是如何套路我们的。
所谓套路,不过是众人总结出来的,风险相对很低的实用主义策略。
作为好莱坞这种高度程序化和流水线风格的地方,甚至连剧本创作都有固定的软件,能够写出110页至140页左右的剧本,一页一分钟,电影时长恰好满足商业电影较为标准的时间长度。
甚至标准到,男女主角的出现场次都有相应的详细数据分析进行支撑。
好莱坞电影剧本创作仿佛是填空题,故事转折数量、转折时间段、打斗冲突场景比重、打斗间隔时间等等是题目,编剧们只要做好填空题补充一下具体情节就好了。
当我们看过足够多好莱坞大片后,我们就会发现他们拥有着几乎雷同的内部结构。比如《狮子王》《花木兰》《寻梦环游记》等等等等,他们在结构设计、发展轨迹等方面没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