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页

由此往东北五百公里,在广阔的原始森林里隐藏着神秘的普托兰纳高原。“普托兰”在鄂温克人的语言里的意思是“峭岸湖王国”。海兰察说,那里海拔高耸,丛林茂密,气候环境极其恶劣,是人类很难涉足的领地,是巨熊和猛虎的乐园。

李牧野问张凤来,咱们的目的是哪里。小恶来察经观水看山势,又在地图上比对了一番后,最终一口断定此行的目的就是那个地方。李牧野当即拍板,咱们就去那里溜达溜达。

这种事情最好是找一个熟悉当地环境的人做向导。

鄂温克人是森林中最好的向导。尤其擅长狩雄、一代文宗的元好问在癸辛杂识就记载了这样一个小故事:谚云:虎生三子,必有一彪。彪最犷恶,能食虎子也。余闻明世界的女人的生活方式遥远又无聊,她们不使用化妆品,也不在乎穿着打扮,因为从来不保养身材,加上食物结构的单一,所以她们每一个都长的五大三粗,别看长的不起眼,干起活来绝不含糊,杀个把动物扒一张皮子下来也就半个小时的事儿。

李牧野最关心的是吃的问题,作为人类第一大本能需要,所有民族都会本能的在吃饱的基础上想办法让食物更可口。

鄂温克人的食物以肉为主,这一点跟雅库特人基本一致。鱼肉和鱼子酱,烤驯鹿肉以及盐巴驯鹿肉干,配合当地特产的蓝莓酒,对他们来说便是至高的享受。

海兰察的老伴儿善于做烤驯鹿肉,李牧野品尝后发现,做的味道着实不差。特意看了她用的调料,除了本地用的一种粉色的岩盐外,别的什么都不放,再就是用来烧烤的松枝了。

调料很简单,味道却极佳。果然应了那句话,味出自然才是厨艺的真谛。

当地没有法定婚龄的限制,十几岁就成家的比比皆是。老海兰察还不到六十岁,却有个十六岁的亲孙子,吃饭的时候带着一群狗从外头回来,皮肤粗糙肤色黝黑,看上去像个三十岁的中年人。只有一双眼黑亮亮,有着少年的好奇和冲动。

小恶来也是山里孩子,虽然从小受到的教育培养不可同日而语,但少年天性却是接近的,克钦只会说本民族语言,小恶来也只会汉语,俩人虽然鸡同鸭讲,但连比划带说的沟通起来居然貌似没多大障碍。

到了晚上,李牧野和小芬回到车上过夜,小恶来主动留到了人家的帐篷里,继续跟那少年秉烛夜谈。

尽管没有导游,李牧野并不打算改变原计划行程,海兰察介绍说,顺着沿河公路往上游走一百多公里就到了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到了那里就可以购买进山所需的装备,也可以找到专业的导游和他们在山中的汽车营地,绝对是来中西伯利亚地区游玩的旅行者的第一选择。

夜里村落里的狗一直在叫唤,二人难以入眠,李牧野亲自检查了车上的给养物资,确定了需要补充的物品以及明天的行程后回到车上。跟同样难以入眠的小芬聊了几句,一直到后半夜,伴着一直不绝于耳的犬吠声沉沉睡去。

次日晨,李牧野准备了一些食物和烈酒,亲自登门去辞别海兰察一家,顺便招呼小恶来准备上路。结果却惊讶的发现小恶来已经不见了,同时失踪的还有那个男孩子。海兰察回忆说,俩少年昨晚睡在一个房间,用比比划划相互学习对方语言的方式沟通,一直闹腾到后半夜,其他人早就睡了,也没人注意他们的动向。

李牧野稍微一转念,略约能够想象是怎么回事,于是在帐篷里仔细寻找,不出意料的找到了他们留下的一张字条。

小恶来亲笔写道:叔,芬姐,请原谅我暂时不辞而别的举动,我跟克钦一起进山了,昨晚我们两个结拜成兄弟,我们商量好用驯鹿拉木犁车进山,我帮他找父亲,他顺便帮我寻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