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毫米榴弹炮,五十年代国内就有技术了,这些年一直发展,技术更稳定。”谢凯慢条斯理地说道。
“我们得考虑客户弹药配套的问题!”郑宇成强调着。
谢凯见他如此好心地为客户考虑,脸上浮现出了无奈的笑容,老家伙想要搞大口径,这种话都能从他嘴里说出来,实属不易了。
“弹药问题,客户自己会考虑。我们国内储备的炮弹很多,完全可以廉价卖给他们……”汪贵林不乐意了,“国内库存,多少年才能用完?那可都是钱啊!”
之前国际局势紧张,国内的军工系统一直都在紧张忙碌地生产。
子弹,炮弹这些东西,国内库存不知道多少年才能用完。
谢凯也清楚这一点,他倒没想过这样的问题。
“消化我们国内一部分库存,也是好事情。再说了,说什么后勤问题,我们潜在客户都是苏联制式装备跟北约制式装备都在搞,他们现在不会考虑这样的问题。真有这方面的考虑,我们再搞就是了。”谢凯说道。“现在就上155,一方面我们的技术储备不足,难度太大;另外一方面就是我们这项目弄完,以后搞啥?”
听到说后面还有项目,郑宇成也不再强调得搞大口径。
“这次算是积累经验,122毫米搞出来,效果好,再搞更大口径的,如此一来也容易,更能获得客户的订单。”谢凯进一步说道。
122毫米口径自行榴弹炮,确实不属于西方制式火炮。
不过这就不能表示没有任何的市场。
很多小国家,根本就装备不起155毫米口径的重型火炮。
122毫米口径火炮,就已经属于战略级了。
卖了炮,再卖弹药,弹药这东西是消耗品,完全就是一个长期的买卖。
不能让前面那些年代国内制造的炮弹放在那里生锈不是?
或者学着朝鲜,炮弹多的没地方使用,直接用炮弹来处决犯人?这样的事情,在国内根本就不可能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