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页

359坦克上面的不少电子设备都是比较精密的,在极限环境中工作,会如何,是否可靠,谁都不知道。

“从我们这里到东北,是经过沙漠,横穿蒙古高原,然后进入东北,北方边境补给容易……”汪贵林劝着,“西北那边的后勤补给,可不是容易的事情,一旦零件坏了,需要更换,甚至坦克本身出现了问题,很难找到地方维修!”

“那就给这两辆坦克以及后勤维修保障人员建立一支完善的后勤补给车!”谢凯根本就不否认,“巴基斯坦方面对这样的计划非常赞成,同时这样的极限测试环境,国外也很难找到。只要经过这条路线测试,坦克就完全可以定型了。”

这一路过去,行程数千公里。

而且路况极其复杂,补给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成本太高了。”

“要想打造一款性能适合全世界大多数地形的坦克,就不能考虑成本。”谢凯继续强调,“这款坦克,可是面向全世界有需求的客户!”

“研发团队对于这一路的保障非常担忧。”

“如果不去面对这样的挑战,这坦克如何卖出去?很多国家冬天都是冰天雪地!”谢凯看着章德明等人,意味深长地说道,“这样的测试,也是为国内三代坦克测试进行探路。”

“既然是一款先进的坦克,对于复杂的地形跟极端气温,必须有很好的适应性。我们使用这种坦克,主要是为了国防,在克什米尔高原,冬天可是非常严寒的!”穆沙拉夫也是如此强调着,“在巴基斯坦,地形变化很大。”

巴基斯坦国土面积远远没有中国大,地形却一点都不比中国更简单。

双方都知道,巴基斯坦要3代坦克,为的是在克什米尔这块有争议的地区应付来自苏联的t72坦克。

只要能在这条路线上经过测试,损坏元件不会影响到坦克的行进跟作战,那么,就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了。巴基斯坦坦克部队也就拥有了一款先进而强大的坦克。

“这也具有很大的战略意义,最好是全程记录试验,以后我们向军方推销这种坦克的时候,也就更容易了。”对于这样的测试,郑宇成反而持支持态度。“我们的测试,军方肯定会关注,目前为止,国内并没有先进的三代坦克!”

郑宇成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国内装甲部队能装备基地研发出来的武器装备。

一旦测试完成,军方不可能无动于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