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里面的飞机制造厂,都是为无人机而做的准备。
当初秦飞都以为他们是要把运-10的生产转移走,大家闹了不少矛盾。
“放心吧,上级首长肯定会考虑这些问题。咱们跟国际比,航空制造领域差距太大,要是不合作,差距更大,同时相互间的竞争会让紧张的经费被浪费……611跟咱们一样的态度,有我们的项目作为技术验证,歼-10原本正面投影面积过大、机头直径过大等问题,都得到了有效解决,飞行过程中,不仅在雷达上的反射截面会更小,受到的空气阻力也会小不少。”
谢凯的担忧,几乎是所有人的担忧。
任何一个重要合作伙伴的人事变动出现问题,合作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112厂的技术是苏系, 132这边则是融合了苏联跟西方的技术,一旦跟132的合作出现了问题,最终112厂也很难满足404的合作条件。
“解决了这些问题?”谢凯大喜。
他一开始还觉得时间没有提前多少,以为技术还会跟原本的歼-10刚出来时候差不多。
现在听来,至少一开始就接近歼-10b的水平,装上有源相控阵雷达后,或许拥有部分歼-10c的性能。
“目前最大的问题,依然是大推力发动机,涡扇-10的核心机开发工作尚未完成。”
说到发动机,霍海源原本还兴奋的神情开始落寞。
这也是困扰超-7的问题。
“超-7乙使用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改进如何了?”谢凯转移了话题。
有源相控阵雷达的小型化,这是前面几年时间重点公关方向。
在国内战机研发领域,雷达跟航电系统,是最不可琢磨的,说到底,就是基础太差,国内欠的功课太多。
十号工程的研发团队原本考虑到国内基础太差,脉冲多普勒雷达一直都是短板,困扰了15年,在有了和平典范工程,原本计划从美国采购55套雷达来改进歼-8ii战机的。
所以,在那之前,研究团队就直接按照f-15战机使用的ag63雷达的重量跟天线规格制定了位置跟重量指标等。
这就造成了歼-10机头过大。
机头截面积是幻影-2000的15倍,f-16的2倍。
从而导致又得修改气动布局。
何况,现在跟美国合作的和平典范也无疾而终了,美国人在苏联不行的时候,终止了合作。
从美国引进雷达已经不现实了。
超-7乙使用有源相控阵雷达,就是为了帮十号工程论证。
毕竟,这是国产最先进的雷达。
脉冲多普勒雷达依然没有取得太大的突破,至少体积还没有降低到令人满意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