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机组,都是在当初签订合同后,就选拔出来,然后送到这边进行培训。
培训时间不短了。
“杨主任,您怎么来了?”宋镜园见到杨晓东来,不由有些意外。
他们这两个机组的成员,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上飞机进行飞行了。
安-225太过庞大,每次飞一圈,消耗的燃油,都是以十万美元为基数。
更重要的是,安东诺夫这边,根本就不会完全让他们飞行,每次加满油,哪怕让他们飞行一小部分,已经非常厚道了。
“怎样?如果对方交付飞机,直接飞回去,没有问题吧?”杨晓东没有废话,直接问,“你们在这边培训了这么长时间了……”
“杨主任,我们所有飞行员,安-225的实际飞行时间,都不超过20小时,安-124的飞行时间也不到100小时……”另外一名机长有些担忧地看着杨晓东。
不是他们不能飞。
而是很多没法保证。
理论学习,倒是没有任何问题,他们掌握的甚至比苏联飞行员都还更多,毕竟很多时候,没有飞行计划的时候,都会跟着安-225的设计团队学习各种理论。
来之前,上级就对他们有要求,他们不仅要掌握安-225的飞行理论,还必须了解这架世界上最大的飞机。
所以,大家都只能拼了老命去学习。
整个团队,平均年龄超过43,需要多少努力,自然是可以想象的。
“尤其是属于我们的那架安-225,经过了不少改进,虽然滑跑实验,试飞过程,我们都参与了,可安东诺夫并没有让我们……”
不是他们太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