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姜隽又去了县城,也不知道他怎么搞到买鱼的人,总之要鱼,就这样,他们村的鱼塘越来越多,成了远近闻名的鱼村。

三年后。

姚彦将茶备好,只等收茶人过来后,小侄女紧紧跟着他,姚彦走哪里,她跟在哪里。

而此时姚城已经在镇上买了小院子了。

村里在镇上买院子的可不止姚城他们,还有好几家呢,现在村里人的主要收入都靠着茶林和鱼塘。

“贝贝,晚上想吃什么?”

姚彦洗了手,蹲在姚贝贝面前问道。

姚贝贝的眼睛又圆又大,人又机灵,半点不像姚城那脑子,“吃甜鱼!”

“说了好几次了,那叫糖醋鱼,”姚彦捏了捏姚贝贝的鼻子。

带着她去小鱼塘钓了两条上来,姚彦一手提着鱼,一手牵着姚贝贝去了姚家。

今晚上就在姚家吃饭。

姜隽回来时,饭菜已经做好了。

虽然姚城他们在镇上买了院子,但是杨氏和姚父还是习惯在乡下过日子,就没跟着过去。

姚城他们买了院子后,差别只是从租院子住,到住自己院子,还是在早点铺的时间偏多,不过得空的时候都会回村。

反倒是镇上院子住得比较少。

不过等贝贝再大些,就会送到女夫子身边念书,到时候杨氏和姚父也得去镇上才行。

“姜村长瞧着脸色不错,遇见什么好事儿了?”

姚彦笑眯眯地看着姜隽问道。

姜隽笑看着他,“就知道打趣我。”

去年村长就把位置让给姜隽了。

他们村的路早在养鱼的第二年便修好,是附近几个村里最好的村子了。

这几年,姚彦一直住在姜家,不是没有人说三道四,可随着二人带动了村里的发展,村里也没人说他们闲话,倒是别的村如果问多了,还会被村里人一阵怼。

回家的路上,姜隽拉着姚彦的手,“几年前,三婆女儿的事你一直记在心上,如今好了,我与几个村的村长正在讨论你说的家暴帮助协会,但支持的人不多,因为清官难断家务事,这一句话就能抵住太多。”

“我知道很难,”姚彦握紧他的手,抬眼看过去,“但是路总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我们的力量虽然小,可改变咱们村子,影响邻边的村子,也是极好的。”

“我知道,”姜隽点头。

最终,愿意在村里成立帮助协会的,只有两个村子。

姜隽和姚彦没急,为保证协会的公正与透明,他们把空了许久的老祠堂收拾出来了。

杨氏找了几个嘴皮子厉害,又宅心仁厚的妇人坐镇。

但凡有人匿名举报,就往那家去盯着,逮住揍人的男人,或者是女人,都会被教育一番。

对付这种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口口相传。”

哎,他们家可打媳妇打得可狠了。

是啊,谁家闺女嫁过去就是进了狼窝此类这种话,让施暴者一忍再忍,最后被害怕连累上的族人再数落一番,大多数都不敢动手。

也有少数的在众人面前一副错了的模样,暗地里却下手更狠,还威胁对方不能去告状。

这种事不是没有。

姚彦察觉到了后,就让杨氏带着协会的人去将受害人接到协会,心理辅导后,姜隽再出马约谈施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