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5页

罗先军继续说:“这个运动的时间太短了,就算我们的激光脉冲的脉宽能做到085阿秒,在不考虑其他条件的情况下,也不大可能捕捉到电子的影像。

根据量子力学,电子的位置和速度具有不确定性,它情况基本就是一个波函数,我们无法预知电子的运动机制是连续的,还是闪动的,又或者是其他方式,只能得到一个不确定范围中的估值。

而且,最重要的是,现在的扫描测量手段,根本就无法测量原子核的电子,这是最大的难题。”

抛开量子力学的不确定原理,要想捕捉一个电子绕核运动的影像,最大的难题就是摄像技术不够。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之所以能看到影像和用相机捕捉影像,是因为接收到了电磁波,比如光。

但是,如果一个地方没有光,没有电磁波,那就无法看到这个地方的任何影像了。

而氢原子内,就是这么一个情况。

在一个没有受到激发的氢原子内部,这里没有光,没有电磁波,只有一个处于量子态的电子在绕核做着不规则的,无法预测轨迹的运动。

科学家虽然知道电子的存在,但却无法直接观察它。

纵观科学历史,一直以来人们都只能通过某些手段间接观察电子的影像,而无法直接捕捉到它的影像。

因为,核内电子本身是不发光的。

李开山接过话说:“捕捉核内电子的运动影像,属于世界性的难题,目前整个科学界都没办法,甚至连线索都没有。

我和罗教授尝试了很多种办法,也没能摸索出正确的解决方向,距离真正做到捕捉核内电子的运动影像,还遥遥无期,感觉只有颠覆现有物理大厦的技术才能做到吧。

不过,基态的核内电子不好观测,但是,因为我们的激光脉冲进入了仄秒阶层。

所以我和罗教授根据【超短超强激光技术】的资料导向,开发了一种仄秒光谱技术,已经初步实现了对电子能态改变的观测。”

要想直接观测一种能态下的电子的运动情况,那绝无可能,至少现在人类所掌握的物理规则是不允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