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工作的几个月,徐文做了些螺丝钉的工作,为算法工程师打下手,处理“边角料”。跟着于彻之后,他接手不少硬件相关的产品和流程,了解了算法落地的经过。现在,徐文又开始涉及软件相关的项目,彻底补全了整个行业的流程。

掐指一算,工作快要一年时间,徐文的经历丰富。各方面虽不算精通,但他心中建立了大局观,知道各方面的不同侧重,也对产品从算法到落地的一系列过程有了最直观的理解。

大多数年轻就业者喜欢工作一两年就换地方,没有定性。但是讯然的师兄弟,多能干到三五年,甚至更久。公司成立还不到十年,给足年轻员工机会,人人都能看到希望。

于彻在新一周例会上宣布,启动明年外派学习的项目,正式开始报名,截至到年后。

讯然每年都会公费将优秀员工送到海外合作公司那里学习交流,一是为了与大公司接轨、学习经验,二是为了拓展业务、增进合作的深度。

例会在场的几个师兄弟,都是跟着于彻的得力干将,资格比徐文老,年龄比徐文大,工作经验也比徐文多。他们纷纷表示感兴趣,就连平时总说笑的师姐,也认真表示今年要试试。

徐文也想试试,这么好的机会,谁不想要。他入职讯然的时候就听说有这样的机会,当时就觉一定得争取。只是这段时间发生太多的事,他也和最初不一样了。徐文盯着申请表发呆,忽然又想起了杜弘然,不知自己是不是应该问问杜老师的意见?

一颗心噗通噗通的跳,徐文想待在杜弘然身边,亦觉难得、不想放弃机会。徐文忆起老师说“小家子气”,这种情况若是放在别人身上,可能眼睛都不眨便直接报名,甚至央求老师直接把名额栓在他裤腰带上。

想想,大家风范有难处,小家气也有自己的烦恼。都一样。

徐文抽空填了报名表,认认真真,一点不敢马虎。他对着完成的表格发呆,看了又看。

正巧,于彻从他身边经过,看到了显示器上的内容,开口便说:“几个师兄弟都提交了申请,我看你还没交给我,以为你不想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