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嗯了一声,翻开文件夹,快速扫看合同。

沈晖机电占尽天时地利,缺的无非是人。新时代新技术,迅猛发展的前提是拥有高素质的员工,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框架,这才能走在前端、立于不败之地。

沈季仁这几年一直在抢人,徐文来之前就在于师兄那里听说了。只是徐文没想到,他竟到了如此“穷凶极恶”的状态。

合约先是标定徐文的工作内容,然后给出待遇,具体的解释内容都放在附件中:职位细节、培训方案、项目分管的具体流程,甚至是晋升安排。

“沈总,这是开玩笑的吧?”徐文看愣了,不可思议,“这样的条件”

“怎么了,不够好?”沈季仁自信满满,拿起面前的茶壶,给自己续水。

怎么是不够好?明明太好了。合约中给出的待遇是徐文目前的两倍,同时他需要做的工作也有所差异,职能性更强,“这是个偏向产品经理的技术岗?”

“我简单了解了一下,你工作将近一年时间,从软件算法到硬件落地都有经验。”

徐文一惊,心想自己没有在公开的cv上更改过工作内容。沈季仁能精准说出,必然有自己的渠道。行业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各个公司都有自己的“办法”,打听竞争者的策略、合作者的口碑。

沈季仁喝了口茶,放下茶杯看着徐文:“我们的研发团队很年轻,因此我们不喜欢在其他公司时间过久的人。”

每个公司都有企业文化,而员工则会被同化,进而形成固定的工作模式。高速发展的行业,员工自身的可塑性决定了团队的接受度以及调整能力。

沈晖机电挖墙脚的选择很正确:徐文工作将近一年,在讯然接受了全方位的入行培训,此时对项目整体有明确的概念,即将进入个人成长期。这样的人,用起来性价比最高。即使是两倍工资挖人,亦不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