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建立之后,完全是一穷二白。
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国防建设,开始工业化道路。
基础不行,配套不行,需要完善的就更多。
加上苏联跟美国两个巨头一直处于冷战状态,搞得世界局势紧张,随时都有可能打第三次世界大战。
国家为了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战争,避免再出现当年抗日战争时期,就用小米加步枪跟敌人的坦克大炮飞机作战,几乎是用举国之力来发展工业。
一个农业国家要发展这些,加上国际上的封锁,需要付出的成本远比外面更高。
“所以,无论是苏联还是美国,到现在都是骑虎难下了,就看谁能支撑……”刘春来说道,“不过在我看来,苏联最终会先撑不住。”
不用他看。
实际上结果就是这样。
“理由呢?”贺炎钧有些震惊。
刘春来像是没有读过大学的人?
这份认知,比他的很多同时都更加清晰。
国家的各方面对经济的影响,几乎在这里面都被他分析得头头是道。
高中能学到这些?
“美国在高科技领域其实并不比苏联强,他们的经济基础却远比苏联更好。而且,美国有一个苏联最不能比的,跟北约各国之间,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把原本的经济强国几乎变成了他们的附庸,一旦美国经济出现问题,可以让那些跟着他们的国家政府买单,把亏空转嫁到其他国家。”
刘春来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
既然贺炎钧是搞这方面研究的,而且培养的是国内早期研究经济的人,刘春来觉得,不如多说点,给他们一些启发,在研究领域,少走一些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