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页

重归新加坡1995 咸泥螺 1424 字 2022-11-18

当年,正是在张汝京博士的努力之下,国内的浙江大学、清华大学等一大批半导体专业毕业生赴新加坡工作,掀起一阵热潮。后来,里面的不少人都成为国内半导体产业的骨干。

前世2000年中芯国际成立时,里面有几十位骨干追随他到上海投身建设中芯国际的建设。

张汝京博士好奇道:“咦,李董,这个你是怎么知道的,是大同他告诉你的?”

“不是,是我从其他渠道听说的……”李晓凡微笑道。

“李董,不瞒您说,我还真有这个想法!1995年我替上司邵子凡博士到北京参加一个半导体论坛活动并发表演讲。那是我1948年出生跟着父母1949年离开大陆后,第一次回到祖国。当时,我被国内改革开放之后的一片欣欣向荣局面所感动。但是,在那次活动上一听大陆同行的介绍,大陆的芯片产业技术水平还很低,我确实有点着急,有想帮大陆建一个高水准芯片工厂的想法!”

“张博士,那您赶紧行动啊!”

“但是我目前还在ti帮助邵子凡博士负责一个重要的项目,一下子还脱不了身。我的初步计划是或等我明年提前退休后,可以考虑去大陆内地帮助建设一个芯片厂。”

张汝京博士咪了一口酒后,对李晓凡道:“李董,不瞒您说,前阵子你们大陆电子工业部的总工俞忠钰先生带队来我们ti考察,也邀请过我,说国内的909工程也需要我去帮忙。但是我目前实在脱不开身……”

原来陈大同博士之前提到的国内代表团是电子工业部的总工俞忠钰带队的,看来消息不是空穴来风。

不过,李晓凡好奇道:“什么是909工程?”

对于这个问题,张汝京博士一下子也答不太上来。

“这个工程我知道。”此时边上的潘占隆博士解释道:

“李董,909工程是指国内发展微电子产业90年代第九个五年计划。在909工程之前我们国家在半导体建设方面还有907绍兴和908无锡工程,但是这两个项目的推进和技术先进性方面都遇到了很多问题,并没有解决我国半导体产业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的问题,国内目前的技术至少落后国际主流技术10年以上,所以国家层面领导很着急。今年3月,国家正式批准“909工程”项目立项,其核心工程是投资百亿建设一条8英寸05微米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线,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潘占隆继续解释道:“听说这个909工程的寻找合作伙伴过程也相当不容易,之前国内与欧美的好几个半导体巨头公司都没谈成合作,最后还是与日本电气nec公司合作谈判成功,双方合资成立了华虹nec公司。一期项目注册7亿美元,中方出资5亿美元,日方出资2亿美元,建设一条8英寸05微米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线,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经过潘占隆博士一解释,特别提到华虹nec项目,李晓凡终于明白怎么回事了。

前世,李晓凡从新加坡回到国内工作的第一家外资电子厂是为华虹nec项目配套提供半导体测试服务的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