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7章

“家里被打理的井井有条!”

“难怪赵立,年纪轻轻便得中童生。”

“都是家里教的好!”李氏随口,一计高帽,带在了赵母脑袋上。

“姑太太,哪里的话。”赵母谦虚笑笑。

“耕读传家,我们可不敢当!”

“最多就是家里人都识了几个字!”

“姑太太家才是真正的耕读传家。”

“子女具是有出息之辈,附近这十里八乡的,谁不夸姑太太,有福气!是旺家之象!”

赵母开始吹捧。

可是李氏早已不是原来那个,被捧两句,就洋洋得意的李氏。

每天有春来婶在身边,孜孜不倦,滔滔不绝的赞美她。

普通的赞美之言,早已入不了李氏的心。

只见她听了赵母的话,只是轻轻一笑。

既矜持,又淡然。

仪态大方的微微点头,“亲家母,缪赞了!”

“跟亲家母这样识字,有见识的人说话就是不一样!”

“听着就让人觉得知书达礼。”李氏拿出绣帕,掩唇轻笑。

似是不经意的道,“我就常说与弟妹说,做亲还是要找读书人家。”

“懂规矩,知礼仪!”

“像村里的婆婆,贪墨儿媳妇嫁妆的事,便不会发生在这样的人家!”

“亲家母说,是不是啊?”

“是啊!是啊!”赵母尴尬一笑,“这样的事,肯定不会的。”

“肯定不会的!”赵母脸色发僵。

笑容险些维持不住。

大户人家有大户人家的规矩,村里有村里的习俗。

作为婆婆,虽然不会明目张胆要儿媳妇的嫁妆,可是作为儿媳,孝敬公婆本是应该应份之事。

多多少少都会拿出一些,补贴家里。

甚至有些“贤妻良母”,更是会主动把嫁妆上交,由着婆母打理。

可是李氏今天的话一出,显然想让李春妮上交嫁妆,是不可能了。

就是交她也不能收,毕竟发话的,可是宋家的二房夫人。

尤其是以这样的话,来敲打她,她要是再伸手,岂不是被宋家看扁。

赵母摆摆手,“我们赵家,没有要儿媳妇嫁妆的习俗。”

“春妮嫁进来了,我们肯定当闺女似的疼她。”

“她的嫁妆就是她的,可着他们两口子花,我们不插手。”

赵母保证着。

李氏瞥了一眼,淡笑,“亲家母果然深!明!大!义!”

“是啊!是啊!”

听了赵母与李氏的对话,最开心的莫过于祝氏。

谁不希望自家的闺女,进了门儿之后银钱凑手,不被婆母管制。

祝氏眉开眼笑,“赵家,果然是大姐口中,那个及懂规矩的人家。”

“跟这样的人家结亲,我们李家也放心。”

“承蒙抬爱!”

赵母苦笑,心里暗道,传言果然不可信。

都说宋家二房太太读书少,识字少,为人嗓门大,直来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