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说的这个鼓曲,很多的著名艺术家就在不断地尝试创新和发展。这就是咱们总说的文化自信,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走进曲艺的演出剧场,共同发扬光大。”

栾怼怼扭头问道:“王老师,刚才两位以京韵大鼓的味道唱了《探清水河》,看来咱们京韵大鼓可塑性是非常强的,以后还可以和很多艺术形式结合在一起,说到这我特别好奇,您一开始是什么契机学的京韵大鼓?”

“因为我小学的时候,我们有一节课主要就是把曲艺引进课堂,我们当时在音乐课上学的鼓曲。”

听完了王慧的解释,观众们不禁感叹,不愧是曲艺之乡的津城,音乐课上居然教京韵大鼓,大多人记忆中的音乐课都被班主任给替代了。

栾怼怼回忆道:“我记得在2001年的时候,您发过一篇微博,咱们大伙先看一下。”

镜头移动,扇形荧幕上出现了王慧曾发的微博内容:

“今天在家收拾资料,翻出了十几年前的演出视频,自己看了看,很感慨。从小学艺,对京韵大鼓有很深的感情,因种种原因荒废了很多年,也实在可惜。和德刚商量了一下,他很支持我复出,所以,近期将筹备德芸鼓曲社,欢迎天下鼓曲同行加盟,为弘扬传统艺术尽一份力。”

栾怼怼看完很感慨:“为什么11年到现在十年之后才开了这个鼓曲社呢?”

王慧沉吟了片刻,轻叹口气道:“当时确实有这种复出演出的想法,但是种种原因吧,好多事情都需要我去打理,根本没有时间去考虑我自己的工作,就暂时放下了。”

“那您愿意放下吗?”

王慧笑着摇了摇头,坦诚道:“不愿意……我九岁学艺,然后十三岁登台演出,有情怀确实喜欢。”

徒弟们当时小不懂事,大了之后感慨师父不容易的同时,才知道师娘的伟大。

提起往昔艰苦岁月,栾怼怼不禁红了眼眶,哽咽道:“那个时候师娘就带着我们,我们也是学徒,带着我们卖票,观众太多,给我们俩人挤到厕所去了,我们都不敢卖了。”

“因为观众挤的把门都给拍平了,玻璃都挤碎了,不过也是好事,那是初见火的时候了。”

“对,那是零五年的时候。”提起往事,王慧眼眶也湿润了。

“那时候相声场不够的时候才有机会让您上台唱一段,但那时候,大鼓接相声还不好接,人家说白了还是听乐来的,虽然您这再是艺术,但是人家打的是相声票,所以那时候就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