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良听得挑眉,做了个手势,笑着说:“是怎么个诚意满满样?”
汪婉瑜将她带过来的文件夹递向了温良,条理清晰的介绍:“5家风投,1家私募,里面没有国内最顶级的那些。”
“目前开价最高的是那家私募,给出了3亿美元或19亿人民币的投前估值。”
“比其他几家高出了足足1亿美元!”
温良不置可否,只是说了句:“高估值意味着高要求。”
“对。”汪婉瑜没否认,“这家私募的要求是35的股份,要求有至少1个股东席位等等,反正是狮子大开口。”
“我通过我的渠道查了下,这家私募与国内的互联网大厂都没关联,相对比较独立,用时髦的话来说,这家私募背后是old oney(老钱祖上富贵至今),之前比较专注传统行业,现在想试水互联网。”
一旁的李泽忽然笑着问了句:“那我们以后是算new oney(新钱发家致富的新贵)吗?”
翻着文件资料的温良抬头看向李泽,笑着说:“你们都算,我可能不太算。”
温总算个二代了。
虽然温总创业没怎么沾到老温家的光,但按照前世的发展,几年后温良的父母都是副厅,确实还行吧。
李泽倒不是很意外,他们都知道老温家还是有点底子的。
温良合上了文件夹,平静道:“就算我们接受这次融资,离new oney应该还是有差距。”
随后,温良望向对面的李泽、汪婉瑜:“怎么说呢,这几个风投、私募比想象中要有诚意,我看其中还有已经派出代表第飞来羊城的。”
“还有说做过尽调的,比如这个私募。”
“不过不管哪一家,胃口都不小,最低都要20的股份。”
“我跟钱德键说的不是假话,不管是过去现在将来,我都不会有这么草率的融资计划,至少不可能是拿博浪去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