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俭还挺好奇:“比如呢?”
“上次我的观点其实有点过分尖锐,而且其实属于大家心知肚明的事情,只是大家不说,于是你爷爷被迫成了出头鸟。”
温良解释道。
“这次还好,虽然我只是强调了我没有观点,只是表示可以将针对对象从百姓换成精英,但也是属于大家不愿意说出来的事实,不过也因此没有那么大的代价。”
苏俭下意识追问:“为什么会有……”
然后自问自答:“做什么都有代价。”
转而又说:“你好像一开始就有这样的尖锐观点,听阿姨说你小时候过得还不错啊,小姨带你极好。”
苏俭这会儿还不好改口,得等结婚拿改口费的。
“其实也没有一开始,是慢慢变化的。”温良略一沉吟,才说,“最开始我有观点,然后博浪越来越壮大,我个人逐渐平和,成型的观点却显得越来越尖锐了。”
“他们把我卷到线路之争中去,我用了我的方式来对对抗,现在来说,结果和过程对我来说都不很重要,只是会有人觉得我是非要跟精英群体作对,是锋芒毕露,是怎样怎样……”
“其实,有没有一种可能,我就是我。”
苏俭有点明白过来了,温良其实没那么多观点,他可能只是视角不同。
事实上,苏俭的猜测是正确的。
温良的观点确实有视角不同的缘故。
他知道后世普通人本来就是被迫躺平却成了舆论争相抨击的焦点,究其根本其实是上层那些所谓看得远的人,害怕没有韭菜割了。
于此,可以发现不管站哪一边,如果博浪真想去碰一碰星辰大海,最终还是取决于民众支持。
做什么产品能盈利的前提都得是有人买单,而买单这个东西到最后都会成为民众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