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七章 WD—60ML涡扇发动机

于是揉了又揉,再往天上看,发现的确运—17的发动机不一样了,这才恍然,原来他们真的是“梦想成真”了。

其他军事观察员是心生喜悦,可刚才把大话放出去的诺罗科夫就尴尬了。

他之所以舍着老脸说运—17是跟俄罗斯联合研制的,说穿了就是想用这种碰瓷的方式,胁迫东方某大国,让俄国在运—17项目上分一杯羹。

要知道各国军事观察员对运—17趋之若鹜的热忱诺罗科夫可是看在眼里的,作为前苏联空降部队技术军官出身的诺罗科夫又怎能看不出运—17广阔的市场前景。

别说是其他国家了,就算继承苏联庞大运输机队的俄罗斯,估计看到运—17都会流口水,没办法俄国国内的安—12等中型运输机的老化速度更加严重,所以俄罗斯在中型运输机方面的需求不但不比其他国家低,甚至还更加强烈。

正因为如此,但诺罗科夫看到运—17的那一刻同样是震惊,但下一刻便打定主意,这个项目必须要握在他们俄罗斯人手里。

如此不但解决了俄国中型运输机更新换代的难题,同时也可以在国际市场上大赚一笔。

至于东方某大国会不会抗议这种碰瓷儿似的巧取豪夺,诺罗科夫根本就没想过,原因很简单,没看运—17用的是前苏联产的d—30kp型涡扇发动机嘛。

这说明什么?

东方某大国没有大推力的航空发动机适配运—17

想想也是,如今东方某大国在运输机上最大的动力不过是腾飞集团产的推力为52吨的d—52l涡扇发动机,两台加在一起还不如一台d—30kp型涡扇发动机,毕竟d—30kp型涡扇发动机的推力可是达到了125吨。

想从52吨跨越到10吨以上,以东方某大国的水平估计10年的时间都未必搞得明白,这样一来,就等于说在大推力发动机上,东方某大国被卡住了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