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三章 隐形巨头

是的,经过两年多的发展,腾飞集团不但在航空方面硕果累累,更重要的是在航天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当初在泰国歼教7ax发布会上,庄建业宣布的“太空探索”计划正式进入实质性的发展阶段。

为此腾飞集团通过erj—140系列支线客机的配套产能与2亿人民币的专利转让费,从赵主任主导的航天工业总公司获得长征—3号运载火箭为其三年的生产许可。

借起机会腾飞集团通过整合运载火箭产业链,进一步压缩火箭的制造成本,另一方面大举进入国际航天发射市场。

这要是换做其他企业,在没有任何优势资源的支持下,想从美国、俄国以及欧洲这样老牌航天发射垄断巨头手里分一杯羹简直是在做梦。

然而庄建业之所以敢这么做,自然有着自己的底气。

不说其他的,美国摩托罗拉的铱星计划,腾飞集团就是其中份额最大的隐形参与者,并且随着腾飞集团制造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在铱星计划的占比更是逐年升高,到了1996年,腾飞集团生产的卫星部件儿已经占到了整部铱星通信卫星的357,并且大部分还是最为核心的关键部件儿。

其他不论,单就卫星散热用的环路热管技术,腾飞集团已经遥遥领先欧美和俄国的生产厂商,占到全球市场份额的85;还有卫星专用太阳能电池板支架和传输天线同样占到全球市场份额的60以上。

客户除了承担摩托罗拉铱星通信卫星生产工作的洛马公司外,还有美国的休斯、波音以及欧洲宇航公司等欧美卫星生产巨头。

可以说,腾飞集团在航空领域耗尽十年都未能取得的打通国际市场的成就,在航天领域却轻轻松松的做到了。

不但做到了,还在某些关键领域成为所谓的隐形巨头。

这一方面自然是腾飞集团的技术水平出类拔萃,第二则是庄建业抓住欧美航天配套产品研发周期慢,生产成本高的弊端,在控制成本的同时,加快产品的迭代速度,让那些即便对腾飞集团印象不好的客户,在看到产品后也不由自主的喊上一句:“真香!”

既然有了这样的基础,扩大一下经营范围,打通从卫星制造,航天发射再到测控入轨的全套航天商业流程便成为水到渠成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