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二章 对标F—22

重量下来了,推重比就会高,推重比高,整体的推力就会提上去,以此为基础,连带着其他性能一同提升,wd—60ml涡扇发动机的性能自然就水涨船高。

当然仅于此只能说明wd—60ml涡扇发动机还行,算不得优秀,可加上s型的律动曲线便完全发生质的变化,因为这种形状的叶片比之前那种弯刀装的气动布局更加有效率,尤其是面对叶尖超音速时,可以更加有效的吸纳高速气流,从而为自身创造更大的推力。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刚才刘丛没有说大话,而腾飞集团的wd—60ml涡扇发动机是真的优秀,于是之前一群叫嚣的俄国航空工业界的高管和专家们哑火了,而不知老脸为何物的德约科维奇再次开始自己的表演。

轻咳两声缓解下刚才震惊的失态,然后笑呵呵转过头看向刘丛,和蔼可亲的问:“你们这种叶片是怎么做出来的?还有,你刚才说的h—zb800级别的碳纤维又是怎么个产品?”

刘丛笑容愈发憨厚,心里却是一阵冷笑,还套话,就不怕我说出来吓死你个老不死的。

还怎么做出来的,什么个产品?

对标美国的f—22做的,就是这么尿性的产品!

是的,刘丛心里想的这番话是半点儿都没错,事实上早在七、八年前,腾飞集团下属的航空材料研究所的宋亚男在某次试验中无意间在编制的碳纤维复合材料中发现通过不同的纤维间隙和布置程度可以形成微型的镜面反射效应,减少雷达波的回传,从而起到一定的隐身功效后,腾飞集团事实上就已经被上级纳入到下一代作战飞机的配套预研重点扶持单位。

那时候还是八十年代末,十号工程的进展还在磕磕绊绊,但上级就已经高瞻远瞩布局下一代作战飞机的系统性预研了,也是从那时起,研制一代,预研一代,探索一代的研发思路开始逐渐成型。

只不过当时整体技术落后,科技条件有效,虽然有腾飞集团等部分单位有所亮点,但整体的水平还是不足以上马新一代作战飞机。

即便是腾飞集团的亮点,也只是在实验室中获得的理论突破,距离实际应用还差得很远,先不说这种材料的纤维布阵和纺织要如何进行,就算满足了需求也没法装到飞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