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我造的飞机我知道

薛卫东点点头:“影响机体载重上限是机体结构,按照腾飞集团的优化和制造工艺,运—18nb机舱的最大载荷上限是55吨,也就是说下一代主战坦克放进运—18nb的机舱都没问题,毕竟运—18nb的机体结构,尤其是底板的承重力是相当出色的,只是限于种种原因,没办法做进一步的提升罢了……”

薛卫东难得打开话匣子,除非是自己能看对眼儿的东西,很显然运—18nb是他少有能看对路的东西,所以这一说就有些收不住了,竟然给在场的其他部队领导和干部做了一次有关运—18nb的科普。

运—18nb能不能承载战斗全重41吨的t—72主战坦克?当然能,但这样一来运—18nb的航程便下降到2200公里,因为增加的货物载荷都是从载油量上匀过来的。

以此类推,装载55吨同样是没问题,只不过这个状态下,运—18nb的航程几乎为零,也没就有多大意义了。

就别说55吨的最大结构载荷量,就是41吨这个有航程的载重量,其实意义也并不是很大。

2200公里只是单纯的航程,运输机通常执行的是往返任务,中途无法通常无法得到油料补给,如此状况下在去掉备降时的预留燃料等应急措施的话,承载41吨重量的运—18nb最多只能执行800公里左右的往返航程。

800公里,这个距离就有些尴尬了,高速列车一天就能够抵达不说,若是在战时,这个距离往往处在敌方的远程精确制导武器的打击范围内。

因此实际应用并不强。

所以腾飞集团在确定运—18nb最大载荷时并没有选择鸡肋般的41吨,而是低一些的38吨原因就不言自明了,38吨的最大载荷,能够达到3740公里的有效航程,抛开种种因素,可以做到在1800公里之间进行无补给往返。

比承载41吨的800公里往返整整多出1000公里,最起码有了一个中型运输机应该有的样子。

既然如此,那腾飞集团怎么还把运—18nb结构承载上限订得那么高?为此应用了大量先进材料和生产工艺。

其他都不说,但就运—18nb货舱内的那块45米宽,1758米长的地板,不但使用了最新牌号的高强度铝锂合金,腾飞集团在铺设时还应用了用于下一代作战飞机弹舱制造的搅拌摩擦焊。

使得地板在不安装一颗铆钉,从而降低结构重量的同时,结构强度提高了数倍。

类似的新工艺、新技术还有很多,如此种种整合在一起,这在早就了运—18nb在结构承载上限超一流的水准。

只是这样做有必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