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5年首飞,8年量产

可问题是黄峰这样的有大局观的识时务之人能看得清现在的情势,但不等于所有人都能察觉到局势的走向,特别是东北航空工业集团参与歼—11改的几名核心技术领导。

他们可是从九十年代中期就开始研究从乌克兰淘回来的那架t—10k-3型舰载机原型机,之后参与到仿制苏—27的工作中又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回过头来在做歼—11改可谓是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本以为凭借着歼—11改能让他们这些核心技术领导不说能名垂青史,最起码也能名利双收,结果半路杀出个中国腾飞,放出一款fc—23舰载战斗机也就罢了,居然还搞出一整套舰载机解决方案。

什么意思?想用规模换质量,用机海战术堆死歼—11改?我呸姥姥,歼—11改是最棒的!

正因为如此,当发现在场的中评专家组专家和海军的领导、首长开始议论中国腾飞的舰载机一揽子方案,且某些人明显表现出青睐后,这些参与到歼—11改的东北航空工业集团的核心技术领导们就有些坐不住了,其中一位头发花白,性子急躁的更是腾的一下从座位站起来,被下了一跳的黄峰想要阻止却晚了,因为这位仁兄已经冲着台上的汤莉莉开了炮:

“看着这么多,你们中国腾飞还不是只给拿着图片做展示,部队的装备是要拿出实打实东西的,我们东北航空工业集团的额歼—11改虽然也只是方案,但我们应用的都是成熟的技术,且有着仿制苏—27,生产歼—11的丰富经验和现成的生产工艺,因此我们敢打包票,我们的歼—11改8年内可以首飞,12年内可以批量生产,你们中国腾飞敢做这样的保证吗?”

这位头发花白的的东北航空工业集团的核心技术领导,说这番话时表情严肃,语气严厉显然是真的急了,以至于身旁的同事拉了他几下,提醒他不要太过激,都被他甩手拒绝。

不过这位核心技术领导的话说得虽然不太好听,但现场的专家、领导和首长确有不少颔首表示赞同。

要知道,海军对瓦良格号航母的规划是除了研究航母的构造,摸索建造方法的同时,争取在2015年左右完成改装,入役服役。

话句话说,从现在开始计算,舰载机的研制生产周期满打满算也就十五年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