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靠着全新的工业制造模式,逼迫航空工业集团不得不承认中国腾飞的江湖地位,完全是水到渠成的事儿。
毕竟中国腾飞不靠着优良的软件和智能化的创新能力,在高端航材、先进加工设备、航空发动机等方面也会达到同样的目的,没办法,谁让中国腾飞这么多年积累的绝活儿太多了,随便露两手就能搅动着航空领域,甚至是整个工业界都动荡不安。
所以这些专家们对中国腾飞咖位上升并不意外,相比之下他们更关心的是接下来中国腾飞该怎么走。
对此这些专家们并没有等待太久,因为结束这次中国腾飞的考察后没多久,中国腾飞在航空领域的大动作便是一个接着一个。
最先落地的便是斥巨资扩建位于徽省的沪南航空制造厂,不但将所有的设备更换成清一色的中国腾飞主打的nb系列和dl系列专用生产设备,而且还将jsnb系列软件,cznb数据库以及其他配套软件,配合数台大型计算机,构建成一个现代化的超级自动化航空生产厂。
结合新成立的技术研发中心,新的沪南厂成为中国腾飞fb系列民用飞机的生产基地。
以此为契机,沪南厂在港股的ipo也顺利落地,凭借着国内对fb—200-200\300\400系列客机的强劲需求和现代工厂,沪南厂的市值一下子飙升到1500亿港币,从而跻身蓝筹,成为国内航空制造第一股。
待两年后,整个制造基地全部建成,第一架交付东方航空公司的fb—200-400顺利下线,手握428架fb—200系列机型订单的腾飞沪南厂的市值进一步飙升到4800亿港元。
而将fb—200系列机型转移出去的腾飞秦岭南麓厂,则从2003年开始全力为空军生产运—18nb大型运输机。
从而形成了一东、一西,一军、一民,两大飞机制造基地,如同两双臂膀支撑起中国腾飞迈入21世纪的主流核心业务,那便是大吨位的军\民航空器制造。
直到此时业内人士才算明白,庄建业当初为什么会把人见人烦,毫无价值的沪南航空制造厂给收入囊中,原来早在当年空军就已经着手扩充自己的战略运输机机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