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外面这么热闹,却没见到他的人影,这是被禁足了?
“不过施主看得不错,小庙前三进和后两进并非为一人所建,前后相隔约有百年。”老和尚的声音不疾不徐,把龙神庙建庙的经过大略地给许问讲了一遍。
龙神庙原址其实两三百年前就有了,是一位善心居士自五台山请来了文殊菩萨像,并召集乡邻建庙供奉,取名叫五吉寺。
那时的五吉寺只有前后两进,一进供佛,一进给出家人住,用的是晋城本地的传统建筑风格,也就是许问透过院墙看见的那种。
当时建庙的大师是那位居士去附近最大的城市平阳找来的,是魏州一带最出名的一位,名叫陈天缘。
老和尚说出这个名字的时候非常慎重,三个字念得非常清晰。
许问脑海中一瞬间掠过了刚才看到的那幢古朴沉凝,仿佛与大地融为一体般建筑的形态,下意识地把这三个字重复了一遍,记在了心里。
老和尚微微一笑,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一百余年前,汾河洪水泛滥,晋城平阳一带损失惨重,死伤无数。
普通人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总是又无力又惶恐的,他们只能向天祈祷,把希望寄托在神佛身上。
龙神的传说因此而来,但又有人从佛经中得到启示,化身月光童子的文殊菩萨曾经警告过人们洪水的事情。
他们因此扩建了五吉寺,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修了三进,前文殊,后月光,中间龙神,也是想要借着菩萨镇一镇龙神的意思。
原来从那个时候开始,老百姓对龙神已经不怀好意了啊。难怪后面的民间祭礼会变成那个样子,原来是一脉相承的。
听到这里的时候,许问忍不住心想。
前三进龙神庙的修筑时间在一百多年前,那时候陈天缘早就过世了一两百年了,当然不可能再找他来修。
那个时候最出名的工匠大师名叫黄愚,他出身晋城本地,但是有幸去江南路服过很长时间的役——去江南路服役,对无论哪个地方的工匠来说都是一份上好的美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