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个全是炒菜之类易做的菜色,没过多久,就全部热气腾腾地端上了桌。
范师傅用围裙擦着手,笑着对许问和李三司说:“好了,尝尝吧。”
他在这一菜系里属于无庸置疑的祖师爷,但这时眯着眼笑起来的样子,亲切谦和,明显是把这两人都当成了平等论交的同辈。
“那我就不客气了。”李三司洒脱地笑着,接过许问递过来的木筷,先低头看了一眼,赞道,“好漂亮的筷子!”
“练习之作,还算过得快。”许问笑了笑,没有谦虚。
现在摄像机一共两台,许问手上一台,工作人员手上一台。
这时,工作人员根本不需要弹幕指示,就把镜头凑到了前面去,对准了那双筷子。
筷子是乌木制的,笔直渐变,一头方一头圆,方头大圆头小,跟普通的筷子差不多。只是木色温润可喜,有一层独特的柔和光彩,彰显着手工制品独特的质感。
最令人注意的是筷头上的装饰,银雕的,一边是个虎头虎脑的孩子,另一边是头黄牛。
牛想吃草,孩子要牵牛,一个无辜探头,一个气急败坏使劲,两边的神态都极其生动,动态极其流畅,具体而微,虽然只是筷子头,但已然是绝顶的雕塑!
李三司接着又转了下筷子,注意到了另一件事:“手感非常好。”
银雕镶在筷头不仅仅是用来装饰的,还有一个重要用途,就是用来平衡筷子的份量,让手感更好。
这双筷子的筷头银雕在这方面做得极其完美,握在手上似沉而非沉,手感令人惊喜。
小小一双筷子,就同时兼顾了艺术性和实用性。
“快吃吧,拔丝冷了就不好吃了。”范若子在旁边催促。
不仅是这双筷子,这厨房摆着的其它所有用具都是许问手制的,各有各的妙处,他已经赞叹过一轮了。
李三司听了就笑,伸筷进盘,夹起一块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