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嘴欲言,一个念头突然在惠夫人脑子中浮现,这事质儿既然瞒着自己,那肯定是有什么想法,不能贸然点破,还是等质儿自己开口向自己直言吧。
“你婶婶这几日觉得身体有些不适,有空的话,你去探望下她吧。”惠夫人轻笑道,话语中有股别样意味。
楚质连忙答应了下来,知道惠夫人这样说,显然是不想再过问昨日的事情,心里终于松了口气,安心下来之后,楚质马上借这个机会,表示择日不如撞日,自己现在就有空,那就现在前去探望吧,美目波流轻盼,寻思片刻,惠夫人笑盈盈点头。
出了楚府,楚质直奔大相国寺方向而去,当然在前探望潘氏之前,楚质可没有忘记自己还有事情未处理,开作坊,有了杨毛两村的村民帮忙,故然不缺打工的伙计,却是少了懂得技术的师傅,这才是作坊是否能开得成的重点。
其实楚质何尝不知道,自己所谓打造品牌的设想,其实没有那么简单,真正的精美的工艺品,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出来的,动辄就是几十道精细的工序,怎么处理原材料也非常的讲究,楚质可不认为自己随意开家作坊,有个超前的点子,就能抵人家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的积累,将芳风馆取而代之,在此时确实只是个梦想而已。
慢慢来吧,反正天下的名商大店,哪个不是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楚质暗暗寻思,先从最普通的竹木纸扇开始做起,如果自己的营销策略成功,市场反应良好的话,那就可以考虑用其他珍贵的材料做扇子了。
要知道当折扇盛行之时,折扇选用的材料,越选越精,可以用极奇穷巧来形容,扇骨有用象牙的,玳瑁的,檀香的,沉香的,粽竹的,以及各种木料的,工艺则有螺钿的,雕漆的,漆上洒金的,退光洋漆的……,各种技艺洋洋洒洒,数不胜数,不足而一,反正楚质粗略回想了下,就记起了几十种制作扇子的工艺。
当然,让楚质自己动手,那肯定是做不成的,但是古代的工艺水平,在某些方面,远远超出了后人的想象,楚质相信,只要自己将这种工艺说出来,自然会有能工巧匠做得出来,所以又绕了回来,在古代,最贵的也是人才。
清晨时候,熹微的晨光照射大地,大相国寺依然还是那么的热闹,人来人往,热火朝天,寺庙的早祷磬鼓还没有敲,健步如飞的菜农的担子上闪烁着露珠的晶莹,闪花了来买新鲜蔬菜市民的眼睛……
清晨的露气还未过,可是这里已经是热浪袭人,似乎已经习惯成自然,楚质也没有感到不适,经过大相国寺,向右边直接走去,过了片刻,一阵又一阵,一段又一段,从酒楼、茶馆伎艺人指下口中传来的作乐声,百姓的欢笑声,丝竹管弦之调,畅怀痛饮之音,回荡在这片繁华的街道里,这里就是汴梁城中有名的勾栏瓦市了。
宋代勾栏多同瓦市有关,瓦市,又名瓦舍、瓦肆或瓦子,相当现代大城市里娱乐场所的集中地,也是宋元戏曲在城市中的主要表演场所,起初的时候,这种娱乐场所集中地内搭有许多棚,以遮蔽风雨,棚内设有若干勾栏,因此而得名。
大的瓦肆,有几十座勾栏,演出杂剧及讲史、诸宫调、傀儡戏、影戏、杂技等各种伎艺,可容纳观众数千人,现代的影院里面,也都有些小卖铺之类的存在,古人也不笨,岂能放过这样的好机会,一时之间,勾栏瓦市内,商铺林立,酒楼、茶馆如雨后春笋,仿佛一夜之间荫生遍地。
越是繁荣热闹的地方,自然容易寻找工作,有需求自然有存在,人市也应运而生,在人市里面,在每一街巷口处,都围聚着一群群形形色色的人,他们中间有木竹匠人、杂作挑夫、砖瓦泥工、道士僧者……
漫步在热闹繁忙的街道,楚质当然也瞧见了这此等待别人招募、聘用、购买的人力,却没有着急上前与之恰谈,而是左顾右顾了下,径直向一家门铺走去。
“公子请进。”门铺门岗的伙计,眼力自然是有的,看见楚质的衣着光鲜,肯定是大户人家的公子哥儿,这可是送上门来的主顾,可不能怠慢。
楚质矜持点头,在伙计的引领下,进入门铺内,来到一间装饰雅致的房屋中,刚刚坐下,伙计却行礼告退而去,过了片刻,端来茶汤糕点,微笑有礼请楚质再稍等片刻,又走了出去产,接着一个满面笑容的中年人走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