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为了保证商人们的收益,你们两家应该允许商人们自发组织一支武装,就叫护矿队吧,这支队伍是象征性的,人数不多,我觉得六百人就够了,他们只保障大宋商人在弄栋府的资产不受侵犯,这其实也是保障大家的收益。酋望觉得如何?”
杨允贤问道:“明润,这收益,大致能有多少?”
苏油笑道:“这个得看铜矿的产出了,不过四通商号做惯了大事,如现今大理境内这般小坑小冶是看不上眼的……嗯,我们先期可以投资十五万贯,并在三年内增加到三十万贯,产出收益嘛,我的希望是,月产精铜……五万斤起步吧。”
后世清代滇铜年产上千万斤,其中南铜四成,北铜六成。
而北铜的产地,主要就集中在楚雄和昆明以西,刚好就是如今弄栋府所在范围。
以眉山十年发展,开采冶炼技术造已经不下于清代乾隆年间。苏油乐观估计,等到铜业全部建设起来后,年产百万斤应该问题不大。
这些铜虽然和大理四六开,但是绝大多数的最终流向,肯定还是大宋。
几个大铜矿的矿脉,四通商号其实早就派人测量清楚,已经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能帮助大宋解决部分钱荒问题,这份功绩,不会比平西夏差上多少!
第四百五十四章 渡口镇
杨允贤已经被苏油的蛤蟆哈欠震得有些神思不属了,月产五万斤,年产六十万斤,自己这方所得十二万斤!
如今铜就是硬通货,宋境一斤铜能铸造八贯钱!
想到自己什么都不用做,每月就能得到一万斤铜,同时还能与大宋搭上关系,加上苏油一路上洗脑灌输的眉山矿上消耗,到时候光卖粮食给矿区,那就是一笔巨大财富。
等到一行人抵达羊苴咩城,两人已经深入讨论到很多细节,感情融洽到不行了。
苏油心里有些悻悻,后世那段军阀混战,各方大佬讨好帝国主义,不惜丧权辱国,让矿山之利,尽数被列强瓜分的历史,是不是有点现在这意思。
如今自己,竟然成了教材里边的反派,实在是有些啼笑皆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