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苏油和张天师出手,让这法更加的先进,精研了太阳和太阴两套体系,以回归年定年,以月历定月日,虽然复杂,但是在二十四节气上,以黄经赤纬为度,以太阳沿黄道自南向北穿越赤道的焦点为春分点,黄经每过十五度为一节气,共二十四节气,每三十度为一个中气,共十二个中气。
以日月与汴京最接近一条线且月在日地之间的那一天,为朔日,即每月的第一天,所谓“每年以朔分月。”
若一个月里不含中气,则置闰。
简单说,第一步,以太阴定月份,新月为朔日,满月为十五,两个新月之间,就是一个月。
第二步,以太阳定节气,白天最长为夏至,最短为冬至。
第三步,以冬至所在月为十一月。
第四步,结合节气和月份,看有无闰月,有无闰冬月,闰腊月的出现。
第五步,根据冬月和有无闰月,定出正月初一。
然后循环,每四年通过闰月,调整一次计日误差,而二十四节气,通过精准的计算与测量,保证其不受计日纪月的干扰,以黄经推算,准确地安排在它应该在的某天某时某刻。
这部历法比原版《奉元历》,计日的精度上其实不如,但是更加照顾了宋人的生活习惯。
而在节气上,比原版《奉元历》精确了很多。
因为气候,植物生长,与阳光密切相关,因此对于指导农业生产来说,意义非凡。
还有就是新版的《奉元历》,以观测作为基础,每年都会做出误差的微调,这个高度,说明新历已经完全掌握了日月的运行规则,以后不管再经历多少年,都能保证其准确性。
苏油耐心解释道:“基础都是你老一个人给做完的,我们仅仅是添砖加瓦,让它更加周密精准而已,如今新历已经修订完善,接下来我就要向朝廷给你老人家请功。这个时候,你怎么能走?”
“接下来,我们还要沿着你的思路,将历史上发生过的日月食逐一推算出来,这项工程也很大,不过也非常重要,推于探究历史年表,具有里程碑似的作用。”
中国历朝史书中,都有一部《天文志》,里边记录着特别的天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