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折制度,形成了对两府的有力监督,更极大地满足了赵顼对全国各地信息的掌握,极大地加强了他对国家的控制力。
通过这项制度,赵顼还发现了不少以前不知道的人才。
比如苏轼,苏辙,好吧这是早在仁宗朝就挂了号的了,如今河北各路州府在秘折中举荐人才的时候,这两个名字耳朵都听出茧子了。
密折推举,不怕得罪中书,说话那就大胆很多。
陕西那边,司马光的密折里,主要是史书进展,还有邵雍张载,对理学义理的继续深入挖掘……
河北,文彦博举荐了一个韬略之才——游师雄。
高遵裕那边,将种谊和王厚夸上了天,然后还有一个文士——张舜民。
张舜民本来并不出名,高遵裕一直将他当做小秘书来用。
但是苏轼在《时报》上刊载了一则小启示,让张舜民的名气一下传遍了大宋。
主要是一首《卖花声·过岳阳楼》闹的。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这首词苏油喜欢到了不行,坊间传说是苏轼外放南下的时候所作,风格也的确很相似。
于是苏油去信大苏,到底是不是你写的?
大苏看了也喜欢,多方打听,发现是张舜民的词。
于是大苏促狭地在汴京《时报》刊登了一则启示:“向前岳阳楼前卖花者,张芸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