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伯温在回到麻留甲后,得知苏油已经成了交趾转运使,便赶来交州与他相见。
苏油赶到宁海港相迎,见到他第一句话就是:“算着你们两月前就该到这里的,这是怎么回事儿?!”
看到邵伯温,苏油就想到一本书——《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同样是不到二十岁的帆船船长。
船上的人只回来了一半,见苏油一脸担心的神色,邵伯温笑道:“老师放心,还有一半的人留守在驻地,由林遂在那里带队。”
“之所以晚回来两个月,是因为这趟跑得有些远了……”
这次科考船带了不少的动植物标本和资料回来,还有海图,洋流,风向的记录。
苏油将所有人接到岸上,给他们庆功。
科考船的船员都是理工骨干,苏油算是他们师祖,这次的远航,更加证明了理工地球理论的正确性,现在看到一直崇拜的伟大导师,都如同后世追星族见到偶像一般。
经过交谈苏油才知道,邵伯温这一把,真的跑得远了。
离开麻留甲之后,邵伯温驾船沿着群岛向西南方前进,熙宁九年二月,考察船在三佛齐跨过了赤道,经过了渤泥,科里沙,最后在科里沙向导的带领下,一路向更加西南的未知海域前行。
沿途经过了无数的小国,小岛,岛民们还处于华夏上古三代之前的文明时期,多赤身裸体,以泥画鸟羽为装饰,以草棚为屋,燧石为武器,捕捉鸟兽鱼虫为食。
粮食主要是芋头,棕榈心,芭蕉心,凉薯,山药。
不过水果丰富,科考船跟当地人交换了不少。
搞笑的是有些岛上民俗彪悍,明明都不是对手,还要上来挑战。
原来其国风俗,如果有船只通过不与之贸易,就是看不起他们。
邵伯温不是张散那种一言不合就开干的海商豪强的性子,最后只好用一些帆布,换了些牛羊,一路倒是不缺新鲜肉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