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8页

廖恩迫于官军的压力,不得不向福建两浙交界的信州转移。

信州铅山场那是曾布的辖区,曾布将工人、矿丁组织起来加以防守,反过来和孙能刘世恒一起,将廖恩给包围在了两浙路边境。

将廖恩围定之后,孙能遣刘世恒入廖恩营中,说服其投降,廖恩感其恩义,接受招安。

赵顼采取了宋代惯用的招纳厢军的政策,下令愿意到开封的盗匪,可以到开封吃皇粮,有不愿到开封的,听其自便。

廖恩上书说听闻小苏少保在海外开拓,愿为前部,待罪立功。

赵顼大悦,授廖恩右班殿直,其族人也得到大小不同的封赏。

孙能,刘世恒加官进职,南剑州知州,都巡检等人落职。

纵观整个宋史,类似这样的“起义”“叛乱”很多,不过常常是一个官员前去宣喻一下,队伍就散了该回家回家该种地种地。

在苏油眼里,廖恩叛乱,与广锐军叛乱差不多,起初倒更像是群众集会请愿,官员处置直如儿戏,最后才酿成大祸。

廖恩和廖承禹率领千余“盗匪”上前参拜:“罪臣廖恩,廖承禹,参见少保。”

苏油扶起他来:“你本当是平叛功臣,地方官员奸瞒欺隐,无能至极,才导致你犯了这样的错误,陛下已经赦免了你的罪过,还加了你的官职,我只有一句话交代,希望你牢牢记住。”

直到如今,都没有任何一个官员体谅廖恩曾经受过的冤屈,而苏油直接承认了——南剑州地方官的罪行,才是导致此次事件的主因。

廖恩感动得热泪盈眶:“少保请言讲,小人自当牢记于心。”

苏油说道:“如今你也成为了官员,希望你牢牢记住自己曾经的遭遇,一定时刻告诫自己,今后不要成为自己最反感痛恨的那群人。”

廖恩红着眼点头:“廖恩必不负明公教诲。”

苏油点头,走吧,看看你们的基建搞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