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6页

藩属国不说了,嶲州西南夷,从今多了一个风俗,在自己的头上缠起了白布。

就连辽国,青唐,甚至敌国西夏,都遣使致哀。

即便远在南海,新宋,当地百姓军士们,也立起灵位,遥遥拜祭。

整个大宋,都陷入了极大的悲痛当中,太皇太后去世后,人望达到了顶峰,得到了极尽的哀荣。

十一月,癸未,赵顼强撑这病体,始御崇政殿。

第一道诏令,就是释放被关押审查了四个月的苏轼。

不过惩罚是跑不了的,因讥讽同僚,刺喻时政,不上书直奏,殊失官体,贬降一官,以翰林学士,罚俸五年,充任黄州通判。

历史线再一次神奇地重合了,不过好在这次的处罚,轻了很多很多。

真实历史上,苏轼是被判罚以祠部员外郎、直史馆,责授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

但是同时不准擅离该地区,无权签署一切公文,接受地方长官监督。

实际上就是几乎一撸到底,然后劳动改造。

而如今虽然还是黄州,但是好歹还是个正职副市长,虽然工资没了,总还有些权力。

同样的,受到牵连的二十九人中,张方平因为积极上书营救,级别也最高,罚铜十五斤,而司马光、范镇以及参与了诗词唱和的其它人,都各罚铜五斤到十斤不等。

处罚也比真实历史上减轻了许多,几乎就是毛毛雨。

而让朝臣们看不明白的是,苏辙,他曾奏请朝廷赦免兄长,自己愿意纳还一切官位为兄长赎罪,却不但没有如历史上那般,因为家庭连带关系遭受降职处分,贬到筠州监酒税,反而被赵顼任命为礼部郎中,告哀使,准备出访辽国。

而苏颂更是被任命判太常寺,主持编纂《唐六典》,明显是为接下来的改制做准备,这不是一般的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