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8页

苏厨[校对版] 二子从周 1019 字 2023-03-17

八公;苏油;苏轼,苏辙;苏油的儿子扁罐漏勺,啊不,苏轶,苏轭;苏轼的儿子苏迈,苏迨;苏辙的儿子苏迟,苏适,苏逊。真正的一大家子四世同堂。

等到苏轼从汤泉里出来,换了一套浅色苎麻深衣,披散着头发,赤足走在正堂屋中底下装有水暖系统的青冈木地板上,那份潇洒蕴藉,似乎又回到了身上。

苏辙有些担心长兄失礼,反倒是八公不以为意:“家里边嘛,怎么舒服就怎么来,对了子瞻,想吃什么就尽管说,让油娃给你做去。”

苏轼想得很认真,最后却叹了一口气:“平日里无肉不欢,可这一刻,最想吃的,竟然是那次在眉山学宫里边,龙山长让明润给我做的汤饼。”

苏油执着地坚持着称呼上的讲究:“那叫小面!”

八公对苏油还时常敲打,对苏轼这个外房却是一向的宠溺:“管他汤饼还是小面,明润赶紧去给子瞻做来。”

苏油笑道:“那我就还真省事儿了,今天中午就全家吃面吧,子瞻你等着啊!”

其实小面吃的就是一个调料,不过讲究也颇多。

调料计有葱碎、蒜泥、姜粉、花椒粉、芽菜、榨菜、花生碎、酥黄豆,酱油、醋、辣米油、麻油,骨汤,代替味精的鸡茸。

要让孩子们得到足够的营养,苏油还炒了一个豆瓣豆酱的臊子,煎了一堆的荷包蛋。

如果说小面的灵魂是酥黄豆和芽菜,现在还多了花生米碎的话,那小面的精神是豌豆尖。

花生这东西中国本土就有,后世广泛栽种的花生,其起源地在南美洲中部。

或者更准确的说,那种花生有个特有名词——栽培种花生。

但是最近的考古研究中,在南中国的石器时代遗存里,同样发现了野生花生的种子。

两者的区别,或者说奥秘,就是大宋如今农业科技最最顶尖的机密——四倍体。

其实根本用不着保什么密,因为这玩意儿如今全天下能懂的就三个人——苏油,苏小妹,陈昭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