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口深井的天车,如今就架在了这里,根据李拴住的推断,今天将打穿水层。
黎明时分,上京城西门大开,鼓角声中,四万多骑兵簇拥着耶律洪基的仪仗,朝着西郊马场行来。
耶律洪基身侧,无数的萨满,僧尼,跳着乞雨的舞蹈,吟诵着经文,让这气派恢弘的场面显得多了一分热闹。
马队身后,是宗室,北院群臣,南院群臣。
随着队伍的行进,周边无数的部落纷纷加入,等到抵达西郊马场之时,整整聚拢了三十万众。
这是辽国特有的四时捺钵之礼。
天车上一个十来岁的小孩看到远处过来的人马洪流,从旗杆上溜了下来:“师父!他们来了!好多人!比眉山蚕市人都多!”
小孩是孤童,苏轼治密州,徐州,因为洪水饥荒,在两州整整收养了三千孤儿。
大苏被贬官之后,这些孤儿的生计成了问题,当地官府不愿意再接纳这些孩子。
大苏向苏油写信求救,苏油请示了太后,由慈善基金出钱,将孩子收容到汴京,杭州,眉山,继续教育。
李拴住很喜欢这样吃过苦的孩子,自家娃靠不住了,人家现在是西军高节度手底下的机要参谋。于是便挑了几个机灵的,带在身边,准备传授衣钵。
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五泉井
李拴住如今也是见过大场面的人,刚在渤海打出了三眼油井,四通正在那里建炼油厂。
这就解决了河北大建设里一些急需物资难题,赵顼颁令嘉奖,擢李拴住虞部郎中。
在国外要讲国格,工部五品郎中,虽然是有职无事,那是要穿红袍的。
不过明明是文官的五品红袍,穿在李拴住身上,倒像是禁军的战袍,加上魁梧的身材和一把大胡子,手里拎着一把大扳手,简直就是悍将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