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了战马的优势,加上毛呢,棉袄,毛衣,手套等装备上的差异,本来悍勇的夏人,在冬季里的战力,只能堪堪与宋人打个平手。
此举导致了山北河套之地的残破,而西夏的国势,也因为这个地区的动荡,变得越发逼促。
夏国国内矛盾冲突,因此变得剧烈,为了维持可以和大宋抗衡的军力,统治阶层横征暴敛,各蕃部不堪收刮,造反之举此起彼伏,尤其是靠近宋境的生番,成群结队地跨过边境,投靠宋人。
鉴于如此严峻的边境局势,梁太后在家梁和梁永能横扫夏国北境和夏辽边境之后,立即任命梁永能为山北四路行军都总管,节制保泰军司统军禹藏花麻,积石军节度使家梁,以稳定宋夏边境。
梁永能和家梁能力突出,上任伊始便组织了一场出色的保卫战,保住了元丰三年河套平原的粮食。
而天都山李文钊的扩张行动,也因为两大军事家的夹逼变得畏首畏尾,最后干脆拉着劫掠的部族,发展出的队伍,抢到的粮食牛羊,回了天都山根据地,当起了缩头乌龟。
西夏军事,为之一振。
但是大宋军机处分析得也很有道理,虽然今年家梁和梁永能表现突出,但是也不能说明什么。
两人在战术层面上的优秀,掩盖不了宋夏之间,攻守易势的残酷事实。
不过王厚,李庸,童贯,还有新来的刘世恒,对家梁恨得牙痒痒的,几人商量了一番,准备你做初一,我做十五。
如今的李文钊,已经从西夏的精英,蜕变为了枭雄。
当初反抗暴君暴政,救民于水火的家国情怀,早就被现实教育成了两面三刀,在几方势力的夹缝中保存实力,左右逢源的实用主义。
不过宣传还是秉承了以往的风格,将反对的目标对准了把持国政的梁氏,打的是清君侧的旗号。
这一招骗了不少人,甚至连远在兴庆府的李清,都相信了这个“苦心孤诣”的“忠臣”。
天都山,夹在西夏保泰军司,静塞军司,和大宋德顺军,镇戎军之间,因为地理条件非常的优越,李文钊竟然做起了转手贸易。
不少宋夏密谍之间的私下往来,李文钊竟然成了牵线的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