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源路经略使吴安持坐镇渭州,为中路和左路大军调运粮草。
这就是进攻西夏的总兵力,合计五路,四十余万!
枢密院下发《五路对境图》,按战略计划,各路军最终目的都是要会攻灵州,届时由号称代替赵顼出征的宦官李若愚统一指挥。
待到攻陷兴灵的最终目标达成之后,由六路都经略使苏油代表朝廷,环庆路都总管高遵裕代表军方,入内副都知李若愚代表皇帝,宣布西夏覆灭,举行受降仪式。
这道诏书下来,让苏油哭笑不得,赵顼这如意小算盘打得,还是顾头不顾腚的路数。
好在有电报,往来极快,于是苏油立刻回信,力陈此议不可,坚持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坚持战略目标三段论。
而对于枢密院下发《五路对境图》,苏油先是予以了高度评价,但是提出还是有一点瑕疵。
深入敌境,千里会师,还要约期集至,这是一种妄想。
计划可以有,目标可以有,但是完成率不能死死的要求百分之百,而是灵活有度。
能有百分之六十的完成率,也就是说五路能凑其三路,大家都已经可以去大相国寺烧高香了。
所以,苏油请求授予部下各路将领最大的自主权,临机处置。
只要将五路对境图里的战略规划目标传达给部下,而他们能够在最后期限之前实现,就算是完成任务,而不要求各路在时间表上的绝对一致。
还有,王中正的任务是保护种谔的后路与侧翼,防范辽人,与种谔一路战略目标完全不同,出击地区也完全不同。
或者种谔一路当自成军,而不该由王中正节制。或者可以种谔为帅,王中正监军,两人并发,而让麟府一路的作战任务另外选派将领承担。
经过几番往来讨论之后,军机处最终判定,苏油的方案和枢密院小有不同,但明显更加合理,诏从之。
并诏种谔自成一军,以童贯为监军,控鹤新军拱卫。
王中正任务不变,并归六路都经略司节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