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滔滔说道:“不枉老身高看他,此人当是官家十年之后的宰相。”
“还有苏辙,此次吏额之设,如早从其议,断不至此。”
赵煦说道:“相比之下,刘正夫更胜一筹,他维护制度之说,算是找到了这场风波的病根。”
高滔滔喜道:“官家真是聪明。”
说完又叹息:“之前司徒密奏郑雍、杨畏当置于太学、礼部,太常之清要,当是意有所指,只是我祖孙二人都没能明白,现在看来,真是洞察烛照。”
赵煦心里嘀咕其实我早就明白,是祖母不明白而已,却乖乖拱手:“郑雍、杨畏皆是王叔举荐,还望太皇太后给王叔稍存些体面,不要逐之京外。”
高滔滔又看似无意地问道:“司徒近日有何议论?”
第一千六百三十三章 调防
赵煦心想密折不是大家都在看,皇祖母你还说比其他朝臣的密奏有趣?不过恭恭敬敬地答道:“司徒已是外臣,每次询问朝政,司徒皆闭口不谈。”
“近日的奏闻,只提到了让沈括在河东路那个……自力更生,以开拓铜冶之所得,筹备钢铁中心,并命宋用臣勘查太原到真定的通道,规划铁路。”
“至于修不修,那要看情况,由四路量力而行。”
“总之不会给朝廷增加多余的负担。”
“他从来就不会给朝廷增加任何负担。”高滔滔说道:“如朝臣皆是这般清慎,哪里又有这场风波?”
赵煦低眉顺目:“因此更要太皇太后出旨,底定朝堂。”
辛巳,太皇太后独遣中使赐苏辙诏,谕令早入省供职。
丁丑,又诏臣下当清慎不党,重申都省都堂两议之制,并以吕大防,刘挚驰废制度于先,畏讥避事于后,各罚铜三十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