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后世外交学院的高材生,李素念书的时候,可是没少念相当于历朝历代“正统性理论”的课程,那也是研究国际关系的专业必修的,也就是研究各个政权的统治合法性来源问题。

这种政治哲学课,在后世同样是没有用武之地,但回到了汉朝,却能大放异彩。也能兑换成巨大的名望、官位,甚至这种功劳一点也不会比平定一场叛军小,可以作为举纯之乱结束后,刘备集团在灵帝驾崩前最后一次阶级跳跃的契机。

说难听点儿,哪怕是乱世将近,李素都有把握再运作出一个公孙弘加董仲舒出来,而且绝对不是腐儒空谈,要用的也不一定是儒家,而是绝对契合时势的帝王术,甚至能够论证出“汉室为什么一定可以三兴”这种神级哲学天命论题来。

只是,他如今只在谋略、外交方面,略微有些薄名为人所知。但学术上根基还是太浅,又不以治经学闻名,所以他需要一个合作者。

一个人提出思路,一个人提供论证,就像汉武帝一朝时,先有公孙弘、后有董仲舒,公孙弘提出汉家天下正统性来源的笼统设想,董仲舒则是完善、细化将其形成一套哲学体系。

这个经学大家的合作者,李素可以选蔡邕,如果蔡邕不合作,那他就等张纯被平定、汉灵帝还未驾崩的这段时间差,再在朝中找个其他名家合作。可以是董扶,也可以是卢植,就看谁上道,谁机缘合适了。

既然今天蔡邕先撞上来了,那就去会一会对方。

第055章 如果你诚心诚意被我利用

当天午后,襄邑县城内,一座平房小院内,午睡方醒的蔡邕,见了首席高徒顾雍灰头土脸的颓废样,不由盘问起这两天的异常。

顾雍倒也实在,并无隐瞒,一五一十说了。

蔡邕闻言,微微皱眉,放下面前的书卷:

“唉……元叹,你怎能如此鲁莽行事,读书人的事儿,就算是冒名伪作,也不至于明火执仗去跟人理论,你这几年的养气功夫都修到哪里去了?”

“这《孝义录》我也看了,文辞是粗鄙琐碎了些。然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文者所以载道也,能使市井俚俗明其理,孝义之道播于伧夫俗子,此书目的也就达到了。子曰有教无类,于我又何辱之有?淡泊处之也就罢了。”

顾雍心里也觉得委屈。他也不是想伤人,本意就是去理论,只是发现李素不是普通的良善书生,而是带着不少武夫随身。顾雍明知自己的随从打不过,要是武力上不做准备,万一被李素的人反揍了呢?这才请了个本地有名的游侠保镖见机行事。

他觉得自己也没招呼典韦先动手,明明是对方那红脸长髯的壮汉先挑明了话、觉得读书人叽叽歪歪,才过了几招。